成长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光是身体的长大,还有心理,思想的成长。
拔苗助长存于于故事里,并不适合一个人。
像他王匡这样“一朝觉醒”的天命之子,于这个世界上的数万万人而言,毕竟是少数。
邓禹在成长,只有身处他这样的位置,在那样的环境下,才会成长成后世所描述的那样。
而在这个过程中,王匡很愿意把自己当做一个悠闲的园丁,慢慢看着这朵花朵长大。
天黑的时候,王家庄子的马车总算是来接他了,车夫是庄子另一个少年,据说因为没有名字,按照排位叫做二十五,最后崔良上户籍的时候,顺带叫王二十五。
二十五驾车很稳,也很紧张,看二十五驾车的模样,王匡很容易的想到了一年多前,宋山考到了“驾照”,第一次驾车的模样。
“放松,眼睛目视前方,注意左右,速度不一定要快,但一定要稳。”
王匡的指导下,二十五不仅驾车稳了,整个人的心也稳了。
过了半天,快到城门口的时候,二十五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小郎,我们回庄子?还是回府上?”
“回到府上,明天早上我们回庄子。”王匡翻了翻白眼,还以为你直接回到长安府上了。
二十五猜不到小郎为何不回到庄子,在他看来庄子比安汉公府上要好的太多,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款款限制不说,吃的也比安汉公府好,住的也是。
但小郎既然发话了,他老老实实照做就是。
王匡没有出城的原因有二,一方面,他早上离府的时候,给福伯说了,出去拜访有人,晚上还会回来。另一方面,他想到了今天给先生提过的科举,向给王莽再说一下,顺道试探试探他的态度。
王莽每天都是在日落时分回府,即使到了下班时间,他也不会是第一个走的,这勤勉的样子,在长安被人津津乐道。
等他回府后,一半第一件事还是看公文,等饭做好,吃完晚饭,才是会见客人。
王匡陪着王莽吃完饭,跟着王莽回到了对方办公的书房,桌子上摆放着铺开的公文,看来父亲是打算挑灯夜战。
天色已经黑头,父子俩相互落座后,王匡就把他科举的想法说了出来,在他想来,父亲应该不会轻易表态的。
毕竟科举,可是会实实在在破坏世家门阀对于官员的垄断地位,王家恰好是如今大汉排名前列的世家门阀。
谁知王莽眼前一亮,立即道:“此事可成,汝之想法实在大妙,这段时间,若有了具体章程,可书写下来,我与朝中诸公商议。”
事情进展的太过顺利,连王匡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但王莽并没有说出原因。
不过他的眼睛少有的将王匡从上到下打量了一边,此子的建议当真独到,恰好到了他为下一个新政的关键时刻。科举制,那些人,他们谁也不会想到,我王莽会用到一招“釜底抽薪”吧?
“我听闻你现在还兼职着长陵的农监?”
“正是。”王匡被王莽看的毛骨悚然,他的眼神太过压迫,然后老老实实道。
“过段时间,我让大司农去了你的官职,给你重新安排一下,到时候,便入大司马府吧!”
大司马府?
这是升官的节奏啊!
王匡心里清楚,这升官是怎么回事,老老实实的应承下来。
次日清晨,王匡告别了长安府上,让二十五载着他回到王家庄子。
祖母渠氏,还有母亲等人,再有几日就会来了,他打算专门清理出一个干净的院子,祖母喜欢向阳的,而且喜欢安静,东北角的正好何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