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杨琳态度发生转变的不仅仅只有蒯百户一个人,铁场上下的几百号人看见杨琳之后表现出来的尊敬就差写在脸上了。
这样一来反倒让杨琳感觉到有些无所适从。
尤其是蒯鹏这个小百户,更是将除了守了炉前之外的时间全都用在了缠着杨琳请教知识上了。
以这个年代的知识基础而言,杨琳很难跟他讲清楚什么叫化学成分、什么叫金相组织。
但是这并不影响杨琳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控制工艺、配方来改善钢铁的性能。
古代人的智慧同样是无穷的。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通过生铁、熟铁混合烧炼获得更高性能钢铁的方法。
而淬火、回火等工艺,说起来虽说更难理解一些,好在蒯小百户举一反三能力很强,倒也将杨琳想要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七七八八。
这也基本达到了杨琳的预期。他并不奢望通过这样不对称的教学就能完全教会蒯鹏现代金属学知识。但只要给这个年轻人打开一扇窗口就足以让他在今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杨先生!您实在是太厉害了,要不然您干脆留下别走了!”
刚刚跟杨琳请教了一番正火跟退火的区别之后,蒯鹏忍不住感慨道。通过几日的交谈,这位铁场的小百户对杨琳的称呼已经变成了“先生”。
这个词可不是谁都能担的起的。古人又云“传道授业解惑”,只有真正博学且能为他人解答疑惑才能让人称一声“先生”。可是现在却不会有人觉得杨琳当不起蒯鹏这一句“先生”。
砰!
还没等杨琳答话,蒯百户伸手在儿子的脑袋上来了一下。
别看杨琳现在没有功名不过是个普通书生,可是他这些天展现出来的学识表明必然不会是池中物。怕是铁岭卫都容不下他,小小的铁岭卫铁场又怎呢能让杨琳留得下?这不是痴人说梦么!
蒯鹏想的没有错。在使用了焦炭之后,炼一炉铁的时间比以前足足缩短了三分之一还要多的时间。最重要的,因为焦炭的可燃性大大提高,炼铁过程中所需要的供风等工作都比以往所需要的人力少了许多。
但从一炉钢铁来算,节省出来的时间不足以让铁场的产量提高一倍。但是只要合理分配人力,以铁场的人手足以再建一座炼铁炉同时开工。
加上杨琳传授的一些其他知识,铁场的未来并不是出不可以的空头许诺。
这些东西在第一炉铁还没炼出来之前就被蒯鹏派人禀告了郭威。
为了这个消息,郭镇抚激动地一晚上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早他就亲自去了一趟李檀的宅子。
“好了!郭大人,这件事我会替你如实汇报的。这桩功劳少不了你的。”
李檀的声音十分平静,却难掩其中的欣喜。
“属下不敢,这都是属下应该做的。全仰仗小姐指挥得力。小姐!这是辽东之幸,是铁岭之幸……”
“好了!你下去吧。回头告诉铁场,准备进行第二炉的尝试!”
李檀打断了郭威的话说道。
等到郭威离开之后,一直没有说话的小桐这才忍不住开口说道,“小姐,老爷不是已经在催我们回去了么?这样一来岂不是……”
“不急!这件事若是真的能成。晚回去十天半个月也不会耽误什么大事……”
在铁岭卫内的一处宅子里,一个手脚硕长的武官正在细细看着案头的几页纸张。纸上凌乱地记录了一些文字,颇为没有章法,仔细读起来似乎并非出自一个人的语气。然而共同之处却是表达了对某件事的肯定看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