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占地极广,庙中香客也多。只是药师殿被沈钦派人拦了起来,这才能让他独自一人居于殿中。这般做派,倒是显尽了世家子弟的派头,香客们却也不以为怪,毕竟时下世家门阀多有跋扈,沈氏大族,圈占一殿也实在不足为奇。
吴兴沈氏自是吴中高门,于东汉末年便始有薄名。永嘉以后,虽也算不上是江南土著的甲第豪门,却多有族人涉入时局。昔时琅琊王氏势大,王敦坐镇分陕,吴兴沈充便随为参军。后王敦叛乱,约沈充共同起兵。朝廷曾许以司空劝阻,却被拒绝,于是沈充身死。
其后沈充之子沈劲死守洛阳,便是为洗刷沈充罪名。宋齐之际,沈氏也屡有高官,如沈演之、沈庆之、沈文季、沈昭略等等,皆入职三省。但沈氏真正化为吴中文宗高望,当还是入梁以来,从龙以文名显达之后。使沈氏列为高门的最关键人物或许就是沈约,沈休文了。
沈约是宋时元嘉生人,少时孤贫,笃志好学。南齐建立后,厉任征虏记室、太子家令、著作郎。隆昌元年,又任国子祭酒。
其后又协助梁武帝萧衍即位,任尚书仆射,封建昌县开国侯。天监二年,任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前将军。不久又提升为尚书令,兼太子少傅。从此将吴兴沈氏拔入高门。天监十二年,沈约这位族中长者于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距今已经三十六年。
只是沈约虽身居高位,却不得重用。梁武帝为人刻薄多疑,对沈约也多有猜忌,曾数次斥责沈约,沈约也是惊悸而死。
但正是由于沈约作为南朝文坛领袖,才使沈氏被视为衣冠膏粱门户,而非土豪武宗。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最简单的一点,陈蒨此时与自家结亲事实上是高攀的。哪怕其家身登高位,手握重兵,而自己的父亲死前只是中录事参军,甚至是北投的故安前将军萧综属官,自己更只是追随陈蒨作一从官,陈蒨也绝对不敢轻视自己。
因为家势就是自己的底气!吴兴陈氏新晋武卒,如何能和吴兴沈氏世家子相比?若不是自己父亲跟错了主子,自己的妹妹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如此低嫁。
当然,也是托死鬼老爹的福,傍上了一条大腿。那可是未来皇族啊!想到以后吴兴沈氏在陈朝的地位,沈钦颇有些美滋滋。
转而沈钦又给了自己一巴掌,自己都能穿越,未来如何还真不一定。更何况此时吴兴沈氏已经有所衰落了,比如当今沈氏地位最为崇高的沈浚,其位仅仅只至御史中丞。且沈浚此时正在台城,沈钦记得,沈浚是在侯景攻破张嵊的营垒后被杀害。算算时间,沈浚应当也已经死了。
至于其余算得上名号的,沈恪担任右军将军,又升任员外散骑常侍,倒是不算太低,只是此时台城已被攻破,他应当已经逃回武康故里重整旗鼓吧?
想到这里,沈钦目色更为凝重,回后世是回不去了。难道要和那便宜妹妹、妹夫一起去吃牢饭?想想侯景残暴的样子,沈钦坚定地摇摇头。
绝对不能!
既然上天让自己来到这个时代,那么就不能再这般任由事态发展下去了!想后世时自己选择南朝史方向,本就是因为对此扼腕。多少明君名臣矢志北伐?
远的有祖逖、桓温、谢玄、刘裕,近的还有白袍名将陈庆之,之后也还有陈宣帝北伐。
除此之外又有多少热血儿女甘愿为了理想、为了秦汉以来的中原正统献出自己的生命?便是因为其始终不忘北复中原,衣冠还北!
然而现实却不断地拍打在侨人与南人的脸上,无数次足以扼腕叹息的失败仿佛就只差临门半脚。比如刘裕北伐,若不是刘穆之身死,或许已竟全功;再比如此时,若非萧衍老年糊涂,引狼入室,以此时南北实力对比,北伐胜利或许就是时间问题。
重生在这个时间点,沈钦忽然生出一种使命感,一定不能让侯景祸害江东!倘若时间线依旧如同《梁书》、《陈书》,则北伐必为奢望,南朝必定再无翻身之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