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牧来到九云城外的太学,来到这个梦开始的地方。
一如商界那般,许多太学熟识的人也都走了,满目望去都是陌生的人。一个个满眼敬慕看着季牧,就像自己就读时围见从大地方请来的讲师。
比人更加陌生的是如今太学的环境,这里比当年恢弘了太多,大气的楼宇、古色的连廊、精雕的照壁、轩敞的学堂。
然而还是有一处地方被完好得保存了下来,便是当年的“风云殿”,旁边的屋舍都已拆除,惟有此地矮矮而立,看上去颇不协调。
可这个地方如今已几乎演化成云州太学的“圣地”,这一间屋子出了同届六大名士,比这更响亮的是此六人在九州的地位,商是九州最大的商、官是九州最大的官,文能领骚、技可立派,还有那一介医家风云气概。
风云殿外的小水塘,像一颗小小明眸,惟有它看了过去、凝着现在还将守望未来。
正应当初在山岗上与明帝说的话,季牧在九州世界走走停停,他陪施如雪去了雪州,在雪夜城住了半年。而后慢慢悠悠,又从最北走到最西,到那巨石阵再遣些日子。
起初还有目的,走到后来却觉实在是给自己设箍子。又不是赶时日,何必心里总是藏事。
于是乎,季牧从未如此“放飞自我”,他发现惟有现在的自己无牵无挂。他不用想生意,生意都走得很好,更加不用惦记家里人,每个人都营着自己的业、扩着自己的场,人兴业兴。
这一路随便走着,遇见了曾经的老伙计便坐下来聊一聊,情之所至便小酌几杯。甭管哪个地方,想多待就多待待,更不用去想三日还是五日。
在流苏城送了易九昊最后一程,在南竹郡和唐小勺喝起米酒,在沧浪城刘鸿英说了一堆季牧不懂的米事,在凤鸣城那雍州牧非要见自己,说了一通母蜡河谷黄蜡石的事,季牧就更不懂了。
从前与人不知吹了多少九州的牛,原来自己都没好好看过这山川风月,走南闯北着实不假,却都是踏着金靴躲黄泥的事。
光阴流转,日子飞快,倏忽不觉便到了明十六年。
这一年,季牧正好七十岁。
三年多来,季牧除了年节与家人一起度,其他多数时间都在外游荡。
季家上下苦于此事久矣,季牧简直是个“宠孙狂魔”,宠就宠吧还不当着家里人的面宠,带着小浩原这顿走,美其名曰“见世面要从娃娃抓起”。
季浩原已有六岁,季牧叫他“小浩”,他称季牧“大祖”,爷孙俩不是一般的合拍。相比整日困在宅子里,出去看大山看大水,还能吃到五花八门的好吃的,季浩原那是比季牧还要放飞,简直大祖是天他是地!
这小子的身上,季牧看出不少门道,这是一个极聪明的娃娃,早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能看懂大人们的情绪。这小子很“活泛”,就算家里人再怎么惹了他,每到临别时也会凑上小脸满颜欢笑。
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孩子的个性与性情确实能在很早的时候看出点端倪。季初云儿时比较闷,长大就很稳,季凌云小时候很闹,长大果然也不消停。
天已入冬,大路上一辆马车正是回往云都的方向。
季浩原有点不开心,小眼睛一迷瞪,“大祖,来年咱啥时候出来呀?”
“多待几个月,三月开春再说。”
季浩原嘴巴一鼓,“今年怎么推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