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联合之后胜了三苗几场仗,可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在华夏与东夷的联合中,那些受尽水灾,受尽三苗侵略的部落,自然愿意双方联合共同对抗。可是那些因为地理位置而能置身事外的,就高高挂起了。泰山会盟他们只是迫于大势,不得不从众而已。所以在后面的调配中,不管是出人还是出力,他们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恰巧此时还处在氏族社会,根本没有什么政策约束。人手与物资的调配变得极其困难起来,严重的拖累了整个联盟的运作。
以前没联合之前,资助的氏族怎么说也算是同根同源,倒也说得过去。现在竟然要去资助以前有仇的东夷,很多的氏族都过不了这一心理关。而东夷那边竟然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如果宋羽在场的话,肯定会联想到后世华国与倭国的关系,虽然这样的比喻简直就是在污辱先祖,但情况还真是差不多就这个情况。要华国人民出钱出力去资助对方,可以想象那阻力该有多大。
如何解决两个部落的相互融洽,相互配合,成了摆在华夏联盟面前的难题。
这些事情没有解决好,联盟也就成了一种形式,华夏与东夷还是一盘散沙。
在蒲坂都城的议事厅内,些时正坐着华夏联盟的各大首领。门口进来正对着的方向,坐着三位联盟最重要的人物,从左算起那便是皋陶、帝尧、虞舜,三人面前两边坐着的,便是联盟大氏族的首领。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商议的,就是会盟后怎么统一调配的事情。”作为共主的帝尧说明了今天的主题。然后看了一下虞舜,虞舜会意的站起来说了在联合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利害关系。言辞之肯切,激动人心。几个涉事的首领更是羞愧难当,脸红的低着头。
可是等到真正的商讨起调动实施方案的时候,又争的面红耳赤起来,谁都不想自己的部落吃亏。如果谁突然闯入话,不用想就知道这帮在争吵的家伙是两派人。因为左右两边的服饰都不一样。
看着眼前越来越织烈的交锋,皋陶看不下去了平举双手制止了他们。
再讨论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了,虞舜皱着眉头在思考了下,在征得两位老首领的同意后。便决定一个月后再召开议会。到时所有大小首领都要前来参加。
一场联盟议会就这样散了场,回到住所后的帝尧,回忆着自己的过去和思考着现在的一切。
二十岁接位的他,为了做出一番成绩,让天下人信服他,他曾专门找那些名声不好又不服他统管的氏族开战,打到他们臣服为止。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这些氏族一个个都被他撵的抱头鼠窜。可是后来他在暗访中发现这样的臣服都是表面的。那些氏族的族人其实对他充满了仇恨,只是迫于对方的强势而没有爆发出来而已。
年轻气盛的他为了让这些氏族真正的臣服,便决心去拜访天下名士,希望找到能让他们真正臣服的方法。
最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仁德之心比刀斧更有力量,更能治天下”
自此他便以身作侧,以仁义行天下,作五典以教化万民,立诽谤木,让人们敢于抨击自己的不是。至此百姓无不咸服,极力拥戴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