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朔方到江南,就是从北方,直接踏入南方腹地。
皇帝杨广,在失踪重新回来后,连东都洛阳,乃至于长安都不回,直取运河,而下江南游玩。
其中所为,于大隋百姓,为此间皇帝的一贯了解,倒无他感触,甚至民间很多人,皆以为理应如此。
当年据闻为了下江南方便,皇帝杨广不知道累死了多少之民夫。而以皇太子杨昭以行监国之事,更显得正常了。
皇帝要去玩耍,于今次平定了关中乱局,立下了功劳的大隋储君,再次留守长安,并以行治理之事。
于此之事上,不论民间,就是不少士子,也都认为,理应如此才是!
甚至于很多人,希望大隋换个皇帝,比如让素于百姓之间,行仁和手段的皇太子杨昭上位。
许多人也知道此中之行,多少有些大逆不道。尤其在皇帝的另两个儿子,现在是以为大隋皇帝杨广独苗情况下,若是皇太子杨昭,没有足够的魄力和勇气,以拒绝此中之事,只怕即是其之本人,成功做到那个位子。
于后世人中,无论其之做过什么,都会被安上弑弟取权之名。
而已监国行事,一步步控制大隋动脉,很多人在回转其中的深意之后,不由得拍案叫绝。
然后,在念及这是皇帝杨广真正下发之令,很多人在心里都感觉到了新奇和异常。
只是在真正了解皇帝杨广的人,才知道,这则命令,下得太过古怪了。
皇帝杨广,对于权力,抓的可以说是非常紧了。
兵事诸事,都是交给深受其之个人醒来的亲将之人。于政事之上,甚至于各部长吏有过确信之后,要经过他之批阅,才能下发各地官寺。
这其中,正是浅而易见之行为,皇帝杨广真的愿意吗?
了解的这些人,都不愿意相信。
遂在出现几个真正的了解杨广,且以为坚定保皇之众,不愿意做做样子,以做不点破者,杨昭自是不会将之放在身边。
大隋未来的朝廷,是他杨昭的朝堂。以此为基础,让之成为他实现大隋治下的重要手段,可绝对不会因勾心斗角,包括感恩先帝之于行者,以行所为。
这于政策之实施,很有阻力。
面对这群人,杨昭的做法简单而又直白,竟然想要亲自看看皇帝杨广,那就同意,且让之永远的留在老杨身边。
反正包括当下,除了直接参与之将外,又有几人知道皇帝杨广,时下早就从朔方离开。
无论是诏令,或是下往江南。
皆有些身不由己,那么多几个刺头,再以粮食而行软禁之策,并不算是什么大事罢了。
只愿在见了老杨,不要太过“惊喜”才是。
至于将皇帝杨广安防在江南,以隔绝开大隋的皇权政治中心。且于江南之地内,另以生活。即是在江南军上十万人马中,皇帝杨广如何插翅难飞,于此,他之所行,只是在杨昭的念头之下。
在同房玄龄,杜如晦等心腹之交谈之后,杨昭才想出了这么一个综合各方面的方法。
这个方法,正可以折中,一可以安抚同他而行的各部将领,二可以继续借助老杨的身份,可多进行一些改革。
这样的话,即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皇帝杨广的声望多半会降低,正是让杨昭将这些年积累之声望势力,正是让之化作百姓朝臣认可之实力。
且于长安的官吏,无不小心起来。
太子还没有登基,但是这一手,效果完全拉满了。
关陇世家的主事人,在这个时候,也不得不佩服皇太子杨昭,于此之间的行事天赋。
更重要在于,皇太子杨昭借此,可能要不了多久吗,就会成为真正的储君。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以为噩梦,但就在这般的噩梦之下,也必须生活下去。
远在文城郡。
此时已经从朔方离开的杨广,正于五千多精锐兵士的护送下,大张旗鼓的停留在了文城郡内。
不过在面对本地官吏的拜访之事,皇帝杨广皆没有接见。
而于实际上,自当日归来,直到现在,杨广便是很少能向外传出消息。
这次往江南而去,即是被“邀请”的那一刻,再看到被轮换的兵士。杨广之于本人,就已经知道,今次之于乱中,谁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他的好儿子,大隋储君杨昭!
江南之地,可是长子这些年好生经营的基地,自己没有被请回长安,以管理天下,已经非常能够说明问题。
当现实降临在身侧,在习惯了万万人之上的杨广,心里别提有多么愤怒和丧气了。
他的好儿子,在之一步步的教导之下,终于是学会了狠辣。只不过,还不是完全的狠辣。否则的话,他杨广可能也不会像是今日这般,还能随军而走,这次早早的可能就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毕竟,他相信,即是个人为边军抓住,只要皇太子杨昭愿意去做,是真的可以让他这个皇帝,以常人之所见,而离开这个人世间。如果他杨广处于这个位子,自会如此处理。
但之没有这么做,杨广的心情又有些复杂。
常言道,帝王之家无亲情,不说其他,他的长子能有这么一点人情味,他多少有些感触。且如果能真的前往江南之地,享福也好。
但之于壮年,多少,还是有些不甘心啊!
坐在为兵士层层护卫的马车里,看着大队人马都跨入了城内,随之来到了驿舍之内,便是行途之中,没有见到任何一个外部之人。
在过去数日内,这等新的旅途生活,他之本人也渐渐熟悉起来。
同在朔方的小院内的生活不同,他终于可以离开,但在本质上,还是没有发生改变。
杨广的心情,极度复杂。
这种复杂,终于是在离开文城郡,到达河大郡之时,见到的数个人影后,终于发生了改变。
是的,杨广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在此时此刻,此中地点,见到一部分熟悉的臣子。
他自觉猜透了长子的想法,但到头来,并没有。
且作为大隋皇帝,杨广于问题的看待比较深入,他很快再次明白了长子杨昭的用心。
还真是好办法!
还可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而砸东郡的驿舍内,于之当日,所见之数人中,全部都是当年他大力提拔之众,且于其中诸人中,还有一名御史。
去岁之时,杨广记得很是清楚,正是此人连番上书,不断规劝,只是没有想到,会在今日今刻相见。
而在面见之后,杨广并没有主动说起任何的事情,在绝大多数的时候,皇帝自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才是。这于朝臣看去,方以为皇帝成竹在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