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生产成功,小高炉上面陆续开始添加料石,生产就可以继续下去。第二座炉子也陆续投产,等产量稳定,六个炉子轮换使用。因为小高炉过段时间就要清理维修一次。果然第一台小高炉用了十来天就出了问题。王震立即让人停止添加料石,然后清空里面的铁水后停了下来。等里面温度降下来一看,是因为温度过高,反应层处的保温砖被烧透了。
王震立即在这里又加了一个风道。让鼓风机首先从这里进风,进行强制降温。另外四个炉子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第三第四台炉子,用了半月还没事,王震这才放心的离开了。
转眼又一个多月过去,王震在炼铁厂被晒黑了。回到了广州城,把一群女孩子心疼的不要不要的。纷纷围着王震抱怨他不注意。
时间已经进入八月,虽然岭南的天气依然炎热。可是雨已经没那么多了。所以新港口那里已经在抓紧时间施工了。不用王震去操心,几个家族的家主几乎都盯在那里。王震去转了一圈,发现都按照自己的设计在建造。因此他也没说什么,直接回到自己家里,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王震并没有在自己家里,而是在南城的一个角落里买了一处宅子。因为他研究的东西不适合在家里弄。他正在研究正是铸造铠甲,打造兵器。每天叮叮当当的,还不把王夫人吵死?
院子内院,搭着一个炉台,炉台上是一个一米多直径的坩埚,坩埚外面是保温层和铁架子。坩埚下面炉火正熊熊。里面的铁水已经融化,随着上面的管子吹入空气,旋转不停。
王震用后世的知识,改造后的设备炼钢。成功后,他又再次王里面加入不同的矿石,得到了不同的合金钢。有的很脆,容易断裂,有的很硬,很重。有的轻,硬度也可以。都被王震一一记录下来。轻便还硬度大的,被作为铠甲的材料,重且硬度大的,被作为武器的材料。
另一个院里,几个铜匠正在练铜,经过王震改造的炼铜炉,好用而且出的铜品质高。
王震实验之余,按照弟兄几个的身材,每人打造了一身的铠甲,每人一把兵器。
这日,司马都来信。说封破虏要随老爹去川西打吐蕃人。王震立即把兄弟们武器,铠甲托人捎了过去,但愿能赶的上吧。
大唐帝国,从建国到灭国,从始到终都在打仗,前面是扩张,后面是守城。
因为王震解了南诏之围,这让大唐少损失了十几万精兵。于是大唐又开始和吐蕃在川西开始征战。另外高仙芝在西域同大食国对峙上了。随时都有开战的可能。
打仗靠的是精兵强将,可是消耗却是国力。虽然王震让中原地区的百姓没有遭受杨国忠历史上的残局征兵。可是战争还是大唐帝国的主线任务。各种税收被加了下去,百姓的日子越来越艰难起来。
眼看就要中秋,师叔范博士来了信,说了洛阳的情况,还顺便替王震取了字。按说在成人的时候就应该有的。可是这段时间经历的事太多,把这个都忘了。
师叔信上夸了王震,可是同时问劝他戒骄戒躁,不要骄傲。因此,给他起的字是得之。意思就是得之安然,失之坦然。从此以后,有些人要叫王震得之贤弟了。这日王震在府上大摆宴席,庆祝自己有了字。高得亮眯着眼睛就跑过来了。
“大郎,这帮狗崽子,还想着害本公子,让我都给弄去看大夫了。就是忘了洗手,让我自己睁不开眼。嘿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