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淡然一语,顿时惊起刘和内心一阵波澜。历史轨迹,终究还不是自己现在这等力量能有所撼动的。
凉州已乱,皇甫嵩西去。那冀州……
刘和虽然心里有所准备,但心中还是有些惶恐。沉默片刻后,说道:“使君西去,这冀州之地若叛乱再起?”
皇甫嵩微笑着看向刘和,欣赏之情溢于言表。“你担心盘踞在太行山上的那群匪盗?冀州这边以由郭典先接任州牧之事,我也交代过了。”
刘和一愣,看来皇甫嵩也早已注意到了太行山,于是点点头说道:“之前黄巾大军溃散四处,纵然杀了一批,降了一批,可以仍有数不尽的乱匪逃散。之前随家父去往东武城时,还有一群贼匪袭击城池,险些夺城。后来追击时,斥候发现其贼首逃进了太行山。”
皇甫嵩点点头,面容渐渐严肃。“我之前让节信(麴义字)抓过一些那些山中贼寇,他们原本就是那张角给自己两个弟弟留的后路之一。现已聚集数十万人,这个冬天过后,他们难以为继,便极有可能下山冲击郡县。”
刘和听罢,明白皇甫嵩早已知晓。虽然掌控冀州算不上时间长,但是兵家出身的皇甫嵩,对于冀州各地的风吹草动,都了然于胸。太行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聚集,焉能逃过皇甫嵩的耳目。于是便不再多言,静待皇甫嵩的吩咐。
皇甫嵩看了眼旁边一直不语的麴义,淡淡的说道:“我原本是准备在自己西去之后,把冀州的事情交付于节信。不过玄泰你这些日子以来,在甘陵之地巡查剿匪有功。这重任便交于你,想来也不会有差错。这几日,我让节信再留下三千悍卒给你一起统御。后面整个冀州各地的匪盗巡剿,便交于玄泰你来负责。”
刘和惊讶的看向皇甫嵩,又瞅了瞅旁边面无表情的麴义,急忙说道:“使君……”
皇甫嵩摆摆手,打断了刘和,直言问道:“怎么?不敢担此重任?”
刘和一时语迟,也不知如何答对。
皇甫嵩温和的笑着说道:“若无玄泰你,我自然是要让节信来担当此任。不过现在你既然已升为校尉,这便成了你的差事。你虽然年纪尚轻,但也经历过战阵,再有子桐(徐荣字)在旁协助,以及你父亲在燕赵之地的名望,想来也定可应对。”
“谢使君信任。”看来事情已定,刘和只得点点头。内心既有兴奋,也有忐忑。
皇甫嵩继续说道:“你所担任之责,十分重大。行军之事,你可多向子桐询问。我原本想带他去凉州,若能西凉战场立些功劳,给他安排个位置,也算不辜负子干(卢植字)对于这些幽燕将士们的托付。现如今,这件事也一并托付给你了。”
刘和朗声保证道:“子桐之才,我深信不疑。军阵战场之上,自当多听其言。”
皇甫嵩似乎是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继而说道:“至于那太行山上的隐患,我亦有所安排。除了刚才说的节信留下的三千兵卒外,我特意安排了八百斥候营。这八百人乃是我精心训练的老卒,不仅战力悍勇,而且善于探查和潜伏。我之前本想带走四百人,想到你统御大军的次数毕竟有限,这营中的人多些,对你的帮助也大。具体的谋划安排,后面便让斥候营的军侯与你细说。至于我自己这边,回到凉州再重新安排吧。”
刘和自然是知道皇甫嵩手下的斥候营,之前对阵黄巾军时,敌人的各项军情便是由这斥候营一手传达。组成这些斥候营的乃是皇甫嵩之前在西北的部曲老卒,而后加上了些北军中最精悍的战卒。没想到皇甫嵩对自己这么大方,竟然把这等力量给自己统御。
“谢使君!巡剿冀州之任,定不负所托。”刘和激动的站起来,向皇甫嵩躬身施礼。
皇甫嵩走到刘和身边,拍了拍刘和的肩膀,语重心长的嘱咐道:“你聪敏早慧,又有宗室势力为后盾。我很希望你将来能成为我大汉名将,能保家卫国,开疆拓土。”
“谢使君……”
皇甫嵩再次轻拍刘和臂膀,轻声说道:“刚开始我本以为你只是受父命而入军中,期初也没太过给你机会历练。这也希望你理解,毕竟当初太平道的黄巾军号称百万之众……”
“使君!我绝无怨念……”
皇甫嵩摆摆手,朗声说道:“后来你随军这些日子,我也感觉出你对军伍之事的热衷乃是发自于真心,所以也愿意你能有更多的机会历练。这片燕赵之地,既有匪寇叛乱之忧,也有边疆胡人袭扰之患。你要快些成长起来,将来平定内乱,驱除胡掳,振兴大汉。我在西北之地,定然为你高展笙旗,击鼓相合。”
刘和大礼而拜,激昂不已。
后面几天,刘和在麴义的引领之下,接受着其麾下三千余兵卒。期间麴义言语不多,看那些兵卒在校场操练之时,也只是应答刘和的偶尔询问。原本麴义麾下多为凉州人,这次也本想带着这些人回到凉州。麴义也算是豪族出身,再加上从小便入军伍中与羌人作战,脾气很冲。对于皇甫嵩的安排,起初还有异议,自己原本还想带这些战卒回西凉平叛立功,现如今送给别人统御,难免心有不忿。不过皇甫嵩毕竟名震西北,麴义再有脾气也只能听从。
刘和也能感觉到麴义心中的不满,但是自己要平定冀州乱局,更需要这等经历数次战阵的悍卒。
“刘校尉这几日也看到了,我麾下除了自家部曲以外,所有兵卒共三千一百二十五人,现在都归你刘校尉统领了。”麴义语气冷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