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这位爷,小的这里有些私活,您有没有兴趣?”
少年困意消去,眨了眨眼,“什么私活。”
“那可多了去了,”这人似乎来了劲。“公子爷您叫我王小二就好,我跟您说啊,这不论是崇明会,复兴教,还是朝廷,洋人,我王小二都有一些门路,江湖上出了什么事,我也一清二楚。”说完,他还对少年挤了挤眼。
“哦,小二哥知道的不少啊,最近有什么趣闻啊?”
“嘿嘿,公子爷您听我说啊,最近有三件大事,这第一件么,与崇明会和洋人有关,谈不上趣闻,却也是大大的新闻。”
“您可知道,洋人为啥能打我们大平?”
少年愣了愣,“啊?”
“嗨,好叫您知道,全是仗着那洋枪,洋炮,洋车。”那人说道这,佯装左右张望一下,颇为神秘地压低声音,凑近了说道:“江湖传闻,前不久,洋人有七八车洋枪给崇明会的人给劫了。”
“洋枪!”少年瞪大了眼睛,甚至于头向后仰了少许。
那人的虚荣心顿时得到了极大满足,笑着连连摆手,只道:“哎,小声点,小声点。”
“那怎么办?”
“嘿,怎么办?洋人,复兴教,朝廷都要找崇明会的人,那崇明会又不想被找到,只有让我们四边讨好四边拿钱啦。”说起这,他洋洋得意地抬高声调,吸引了不少人过来。
少年点点头,“还真是大事,那下一件呢?”
“嘿,这第二件大事就有点骇人了,可是上面的事,关系重大,我小声说与你听啊。”
这时,本来站在一圈人里听得津津有味的老人皱了眉头,赶紧过来拍了拍少年的头,“哎,该走了。”
少年点点头,那人也不挽留,嘿了一声,旁边的人又顺势一捧,他便眉飞色舞地接着说了下去。
指了指身后那群热闹的人,少年说道:“干爹,有枪哎。”
“那不是我们该拿的东西,莫要再想咯。”
“好嘛。”少年有些提不起精神,好像困意又上来了,走路的时候眼睛也总是闭着,时不时睁开看下路。
老人摩挲着烟枪,想起从囊袋里取出个装护脉丹的瓷瓶,倒出颗来道:“吃颗药。”
少年顺手丢到嘴里,嚼成碎块咽了下去,也没甚感觉。
一路无话,走到时少年倒床睡了。老人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吧嗒两口觉得没了滋味,站起来看看天,叹叹气,摸了摸腰上的令牌,又回头看了看屋子,最后还是坐了回去,看看天吧。
身后,一棵槐树静静地站在院子里,凝望着老人,也守护着院子,婆娑的树影,晚风轻柔。天上,夜幕深紫,天云翻涌,看不到天亮的意思,又好像天就要亮了,谁也说不个准。
良久,老人的烟锅子火星闪了又灭,灭了又闪,续了次烟叶子,阖上的眼有些湿润,也许这个时候正适合使来伤感吧。
公鸡打了鸣,老人也没有动弹,好似做了个遥远的梦,即使梦醒了,也忍不住怀恋。
另一边心满意足的王小二看着人群散去,叉腰自满道:“可把我王小二的名声打响了。”走着走着,才一拍脑袋,“私活!我是来找人接私活的!哎!”
“该死,我怎么给忘了,”王小二愣了下,顿时气得捶胸顿足,脚下踢石子踢得啪啪响,拿手使劲拍拍自己的嘴,“哎哟都怪你这嘴,乱说些什么有的没的,现在好了,早饭都没钱吃,该打,该打。”
“哎,这位爷,别走啊,我这里……”
王小二的戏到这去了一半,另一半我们下回再续。
“师父,怎么坐这?”来的人叫李柏谟,也是一副少年模样,有十五六岁的骨龄。
之所以要说骨龄,是认不得李柏谟出生年月,生辰八字不必说,就连具体岁数都不知。
孤儿也好,弃婴也罢,总之是这么一个过程,老人发现他的时候,他在雪地上不着寸缕地趴着,大雪掩盖了他的所有痕迹,还好老人不靠眼睛走路,让皮肤冻得发青的李柏谟得以存活世间。
老人有了第一个徒弟,跟自己姓,叫李柏谟,是希望他果敢坚强,又善于思虑,谋定而后动。
后来陆续又收留了几个,算到乱世将起,老瞎子也顾不了更多,干脆眼不见为净,不过这几个孩子在身边,总像是给自己留了根。
“师父,我做了稀饭,买了些馍馍回来,吃点早饭嘛。”
“要得,柏谟,你把其他人都喊起来嘛,殷儿莫喊,刚睡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