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游一听,居然进来的是杜甫,倒是有些意外。
这杜甫虽然出身大家,此时家道中落,从他破旧的衣衫就可以看出来!历史上,他一个儿子居然饿死在家,而且他当时好像还在担任什么低级京官,至于说是什么位置,杨游倒是记不得了。
可见当时官员的收入不高,如果家里人口多,要靠薪俸养活的话,没有其它收入,是很辛苦的。
此人既然是杜预之后,官宦世家,当然一生以当官为上。不过后来屡试不第,很是可惜。
“草民杜甫参见杨公!”
“多谢!免礼!鄙人久闻杜先生大名!”
杨游当然是熟读杜甫的诗篇,而且还去过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看过一次。
不过杨游熟记的是那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的诗篇,多反应社会现实,据说他是什么现实主义诗人。
“杨公,鄙人三年前科举未能及第,计划今科参加常科考试!此处有鄙人写的的几首诗赋,还望杨公指点一二!”落座后,他却拿出一本已经粗略订好的诗赋集递给杨游。
“好,某也学习一二!”
他接过诗卷,仔细看了起来。里面大部分诗是杜甫前期作品,并无安史之乱后期现实主义作品。
当然大部分诗篇杨游基本上没有听说过,只见过几首,至于那几篇长赋,更是没有兴趣看,也看不太懂。
这李白自然早就与杜甫相识,二人关系也极好!他也道:“杨公,杜郎之才,当世罕见!其来科准备再战,还请杨公与王公帮忙推荐一下!
鄙人出身不佳,不具备科举资格,一世潦倒!杜郎才高八斗,如果也与鄙人一样沉寂与江湖,颇为可惜!”
“好说!”杨游想,想不到今日却碰见杜甫来向自己行卷!
要是推荐他科举及第,也许就没有后来那些乱世之中,他写出的脍炙人口的诗篇了!毕竟仕途和生活轨迹已经改变。
当然自己不是主考官,说了也不一定算。不过要看自己的推荐程度了!如果推荐得当,他也是有得中的可能。
前面略微讲过,这行卷,就是一些举子将自己的文章,送给京中高官看,以增加名声,增大录取的机会。毕竟当时科举考试制度不太严格。
王维这时也说道:“杨公,像杜先生这样的才子确实难得!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家中负担全落在杜先生一人肩上!
我等读书人百无一用,不靠科举功名,简直连糊口都困难!加之杜先生不肯白受人施舍,如今全靠积蓄和几亩薄田为生,家中日子颇为艰难!
杨公与国忠侍郎乃是炙手可热的新贵!帮帮他,定然也是举手之劳之事!”
尼玛!当自己是主考官吗?又一想莫非这王大诗人在故意拐弯刺激自己帮杜甫?
“王公,鄙人也非主考,哪里能说了算?某鄙人身为给事中,最多是放榜前审核一下录取名单而已!当然,杜先生大才,鄙人考前给礼部李侍郎打一声招呼推荐一下,也未尝不可!”杨游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