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地级市,这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开封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河南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郑州毗邻。
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
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多为粘土、壤土和沙土,适宜各类农作物种植。开封境域内,因黄河泥沙淤积使黄河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河高于城的“地上悬河”。
开封地下则因历次黄河水患使开封数座古都城、府州城池深深埋于地面之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都城、2座省城及1座州城,构成了中国罕见的城摞城奇特景观。
等到刘元昭拿下开封,他就开始花大力气整治黄河水运。
有人曾有研究,辽,金,元三朝衰败灭亡,黄河都有功劳。
拿下开封还有其他的原因。
历史上,李自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连续三次攻打开封,屡战屡败,但是又屡败屡战,通常情况下农民军都是流动作战,攻打不下来的城池就会绕道,不会纠缠,那么李自成为何盯着开封不放呢?
崇祯十四年二月,李自成奇袭开封,这是第一次攻击,这次奇袭是打算趁大部分开封守军去援助洛阳而攻其不备,但是明军很快返回了开封,李自成无奈之下只得退兵。
当年十二月,李自成卷土重来,但是却受制于开封坚固的城墙,农民军掘开地道填充炸药准备炸塌城墙,结果城墙没有损伤,反而炸伤了很多农民军,攻不下城墙的李自成只得退军。
崇祯十五年夏天,李自成和罗汝才攻占了开封周围的州县,只留下开封一座孤城,并采取了长期围困的战略,这就是农民军第三次攻打开封。
这一次一围就是几个月,城内的明军已经弹尽粮绝,最终明军掘开黄河决口,农民军虽然被淹死一部分人,但是明军已经无法固守开封,农民军拿下了一座被洪水淹过的城市。
李自成先后调用数十万大军,三次攻打才攻下了开封城,为何这一次李自成这么决绝呢?除了自身实力的增长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明朝的官员在上疏的内容中为我们很好的阐述了这个理由。
就在李自成第三次攻打开封城时,明朝的汜水县知县周腾蛟上疏称:“职之痛哭哀吁者,非为汜水也,非为汴城也……独念汴城系河南枢纽腹心、南北咽喉也……汴城不守是无河南,河南不保是无中原,中原不保则河北之咽喉断,而天下大势甚可忧危也。”
汴城即指开封,因为开封古称“汴梁”,开封是河南的枢纽和腹心,地处交通要道,如果开封不保,则河南和中原都危急,而一旦中原不保,河北之地就被掐断了与南方的联系,成了孤悬之地,陷落也是迟早之事。
另一位明朝官员也曾表达过类似的意见,安庐池太巡抚郑二阳指出:“中原为天下腹心,开封又中原腹心,闯贼耽耽窥犯为谋甚狡……倘一旦沦陷,天下事尚忍言哉!”郑二阳的理论和周腾蛟如出一辙,都认为开封是明朝朝廷与农民军战争的转折点。
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开封陷落后,河南和中原被李自成所掌握,之后明朝再也无力反攻,而从崇祯十五年起,农民军也加快了攻陷大城市的步伐,一年多后连明朝首都北京都被李自成攻破,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李自成连续三次攻打开封了。
而刘元昭则可以直接掐断明军北上的能力,接下来的明军就只有被动挨打的局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