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镇江以后,国家大事这样的事儿已经与香山没有了关系,他这会唯一惦记着的就是到京城找到杜受田,将林则徐那封信交给他,然后火速回广州,回到他日思夜想的阿九身边。
这会阿九一定织好了几片网,弄好了几面帆,等他回到广州以后,他们便可以驶出珠江,出海打渔了。
香山心里越想越美,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不为别的,就为了早办完事儿尽快回开始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赶往京城的路上,香山不断听到南京传回来的各种消息,先是道光派耆英为代表与英国佬和谈,再次启用被革了职的伊里布。
他在运河边的一家饭馆吃饭时,听见几个读书人在眉飞色舞地谈论张喜,他们说真是苍天有眼,大清朝竟然出了张喜的凡人英雄。他们夸赞张喜如何临危不乱,如何舌战群儒,批驳的那些黄头蓝眼哑口无言,情到深处,读书人激动起来容易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地吟诵:且喜帷筹来管乐,非为掉舌有苏张……
他们把草根张喜比作当代的管仲乐毅,新时期的苏秦张仪。
后世搞历史研究的老先生经常研究一本名为《抚夷日记》的重要史料,他们说日记的主人便是民间英雄张喜,里面大谈特谈耆英和伊里布为后盾,自己戴着道光赏给的五品顶戴当先锋,跟一大群洋鬼子从早晨七点一直辩论到下午七天,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他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嬉笑怒骂,把一群蠢笨的洋鬼子给辩驳的面红耳赤,哑口无言,气势之豪迈哪怕苏秦转世,张仪重生都难望其项背……
香山偶尔也会听到人们讨论他们杀璞鼎查和郭富的,有人信誓旦旦地说英国佬攻打镇江城时,城中潜伏这几个江洋大盗,这些心黑手黑的悍匪杀了镇江都统海龄大人,又杀了英国佬的总司令,在镇江城洗劫一番,最后仓皇逃离了镇江城……
朝廷已经布下天罗地网,沿途州府各地都画影图形,悬赏缉拿他们……
当香山过山东进河北时,听说了最后的消息:战事结束,合约已成!
香山后来在杜受田的府上看到了这份《江宁条约》。
在香山生活的时代,英国佬和大清国签订的这份条约被称为《南京条约》,人们谈起这份条约时都会扯着嗓子骂大清废物,堂堂天朝大国以逸待劳竟然打不过长途奔袭的蛮夷小邦,大清朝拥有雄兵八十万,英国佬少时仅有六千多时不过两万,奶奶的,吐口吐沫星子也能淹死他们,一人挠一把也能挠死他们……
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两年,最后大清国算是一败涂地惨不忍睹,英国佬除了没将大清国变成印度以外,则实现了自己的所有愿望。
香山看见这份条约的第一条,谈判双方分别大清国皇帝和英国金鱼眼女王的名义宣布永存和平,大清国的百姓和英国百姓应该彼此和睦,这是一条无关痛痒,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外交辞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