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刘家宅邸总是呈现出动静两极形态。
南方的房屋一般来说,都是前店后宅的结构。刘家宅邸前院就是一个糖果销售商店,挑高五米的前屋显得高大气派,一排结实的镶着厚实玻璃的柜台下面,摆放着刘家糖厂生产制作的各类糖果。刘家糖果生意越做越大,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叮叮糖、竹节糖、芝麻圆是最畅销的,特别是红色竹节糖,入口脆甜、甜度适当、色彩讨喜,儿童尤其喜欢,但凡家里有婚娶、添丁喜事,瓜子、花生和红色的竹节糖,混搭装在果盘里,成为宴席开始前来宾小吃,是必不可少的。谁家果盘装的糖多,谁家的糖是不是老刘家糖厂制作的,也会成为事主是否为人慷慨、做事讲究的证明。所以那些年,刘家糖果店门口常常是询问挑选声、讨价还价声、迎来送往声此起彼伏。
大田镇地形颇有秀美风韵,一条小河蜿蜒着穿过镇里,一座不大的石桥跨越其上,小河再汇入流经大田镇南侧的文河里。刘家发达后,刘老爷买下了这座石桥南侧的一块沿河土地,修建了三进大院,一则这里是镇上的中心地带,二则定居河边也契合“逐水而居、依水而生”的道理。
高墙深院,修竹婆娑,花草点缀,这座宅邸的后院非常静谧。从前院穿过中庭,看到一副“旧种长松应结子,新开竹径更通幽”的竹制楹联,就到后院了。
后院是一栋二层楼建筑,底层做书房、二楼做卧室。
书荣尤其喜欢他的书房。窗临河,一棵拥有巨大树冠的核桃树,斜依在小河上面,茂盛的绿荫恰到好处的掩映在书房的窗前。自书荣有记忆以来,他觉得在这十余年,这里是他的全部天地,他喜欢坐在书籍堆里的感觉,徜徉在书的世界里,望日落星升、花开花落、任日日夜夜如水般流过。
对他来说,读史、诗词歌赋、绘画、书法、音律等等,都是人间乐土。尤痴迷书法,之中尤喜颜体,喜欢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每天对《郭虚己碑》、《多宝塔碑》、《颜勤礼碑》临帖是书荣每天的必修课目。他讲究“三临”,即对临,将范本置于眼前,开始时须看一笔写一笔。背临,不看范本,只凭印象将诸字临写下来。意临,临写范本时,追求行气及整体的神韵和意境。
在这基础上,他尤喜指临法。这种方法可用于不具备纸、笔的情况。如在休息时,在路途中,便可运用手指在空中或桌凳等物体上,凭对范字的记忆进行“临习”或“创作”。就在这种独特的书法学习中,往往能加深对执笔手感与运笔疾缓的理解与把握。为增加运笔力度和稳定性,还专门请人打制一斤重量的铁笔,在沙盘上反复练习。
书荣名气日大,附近十里八乡多有求索墨宝。刘家总是谦词推谢后,欣然为之。渐渐地,在大田,人们发现这代赫家人当官从商的多了,读书人反而日渐寥落,众人仿佛看到了文风鼎盛的延续,刘家越来越有勃然兴起、后来居上的迹象。
日子过得恬静适意,书荣感觉忘了时间的变化,这个后院、这间书房成了全世界,时间在这里失去了它变化的形态,他感觉自己顺从地陷入了这个仿佛永远不再变化的世界。直到他那一日,遇到了赫家三小姐——志弟。
那是这年的八月,夏季的燥热还剩下余威,空气中桂花香气在大街上幽幽的飘着。午饭后,书荣觉得在书房坐得太久,该出去透透气。他出门沿着大街信步走着,右手手指习惯性的练习着书法。午后两边店铺虚张声势的开着门,店主打着盹。远远的,他看到一群人迎面而来,有穿着警察制服的,有大田乡公所的,还有赫家人,簇拥在中间的,是三个十六七岁的少女。
他们的出现,在大田镇这个午后瞬间引起了极大关注。一行人中大田镇的刘镇长谦卑的向县警察局赫局长介绍着什么,赫家人表情有些尴尬、菊和翠的家长哭丧着脸。街道上顿时充满了微妙的紧张气氛。书荣听到街边人们在议论纷纷。
“这就是前段时间,北上延安的赫家三小姐和菊、翠,中途被追回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