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魏延并不客气,就于上座坐了。
甘宁在侧,愤而怒曰:“魏延,安敢如此无大无小耶?那位置也是汝能坐得?”
魏延脸色陡变。
刘瑁忙呵斥道:“兴霸多言!文长既来相投,与我等皆为兄弟也,如何便出此言?还不赔罪?”
甘宁脾气虽爆,然并非无知之辈,知刘瑁如此相待,是为求贤若渴也。
只是魏延毫不客气,竟坐主位,实乃自高自大,无礼之徒!
魏延也自知失礼,跳将起来,便于刘瑁面前致歉,并表露决心道:“公子礼贤下士,延虽便肝脑涂地,在所不惜也。”
甘宁见那魏延总算认错,这才抱拳拱手,粗声粗气地说道:“嗯,魏文长,甘宁直言,请勿见怪!”
魏延也是直人,并不像文士一般,事事藏在心中。
见甘宁如此直爽,倒是很对胃口,当下拱手相谢,两人之不快立即冰消雪解。
刘瑁见二人化解不快,心下稍安,又见得此名将,更是高兴不已。
对于魏延其人,刘瑁还是十分喜爱的。
魏延,字文长,荆州义阳郡人。刘备入蜀之时,带领部曲相投刘备。
先后帮助刘备攻克长沙,镇守汉中,西入羌中,大破郭淮、费瑶,然最让人称道的,便是他那个未被诸葛亮接受的“子午谷奇谋”。
刘瑁每每想到此节,便觉得这定是诸葛亮之过。
虽说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断然不会用此险招,然依当时形势,分出一股兵力于魏延,出子午谷,又当如何呢?
多半还是诸葛亮认定魏延脑后有反骨,一生防备于他,致使魏延之光彩人生并未发挥到极致。
然,诸葛亮死后,这魏延所作所为,也的确令他失望。
诸葛亮临终遗嘱,杨仪统兵,魏延不满,竟率军反攻杨仪。
杨仪遂根据诸葛亮遗计,挑衅魏延,魏延在喊出那声“谁敢杀我”之后,被潜伏一旁之刘岱一刀斩于马下。
《三国志·魏延传》曾评价他,“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刘瑁以为,评价可取。
然他也相信,将军皆非完美,关键在于统帅如何用之。
比如诸葛亮用魏延,刘瑁便以为,孔明少了一层信任,不敢放手任用,于此方面,便不如刘备。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是用大将总是担心其反叛,如何能用好?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事可成,大业可兴,人才又有何理由反叛?
故而,诸葛亮不用魏延之谋,并非皆因“子午谷奇谋”风险太高,实是诸葛亮不信魏延,不敢用之。
然魏延自视过高,目空一切,这种性格不但容易得罪人,更不好驾驭,一旦拂其意,寒其心,必会不择手段,趁乱得逞。
这便是他不喜之处。
即知其长短,刘瑁便相信,他一定可以用好魏延。
刘瑁接纳魏延之后,再次提出,明日起行,刘表自会相送,如何将魏延带出城去,实在不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