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领命。
刘瑁又命道:“蒋钦、周泰领本部三百人,于城内张贴告示,言孙策大军将至,于路屠戮百姓,望百姓务必于两日内撤离,前往新都县暂避。甘宁、太史慈将县衙府库之中武器尽出,分发士卒。”
徐庶不解,问道:“公子莫非要留给孙策一座空城耶?”
刘瑁道:“非也,我要留给他一座火城。”
徐元直大惊,道:“莫非公子欲用火攻?”
刘瑁见他如此表情,知文人之心,多半迂腐,怕他以为自己不仁,故而不敢直言回答,只得哂笑道:“先生以为不可?”
石广元道:“依我看并无不可。欲成大事者,何必拘此小节?”
崔州平道:“关乎百姓安定,并非小节,乃是大义!”
徐元直寻思片刻,瞟了众人一眼,笑道:“州平兄亦无需如此大惊小怪,我亦知此有不妥之处。我等一把火烧了泾县县城,多少百姓就此流离失所。然话说回来,江东之地,尽数落入孙伯符之手,于我等也非好事。吾料公子用火之前,定然会将百姓安置妥当,不会殃及百姓也。”
刘瑁只得见坡下驴,道:“元直之言是也。我岂可忍心见百姓葬身火海?自然,亦不忍见百姓流离失所也。诸位先生放心,在这一把火烧起之前,定当确保百姓完全撤离。往西至新都,再行安置。若百姓继续往西,欲往豫章,到得刘表荆襄之地,乃是百姓之福也。”
崔州平方点头认可。
刘瑁和徐庶对视一眼,心中方明白,徐、崔二人,虽都有一颗仁义之心,然还是这徐元直心思灵活些。
众位先生再无异议,刘瑁继续分派:“百姓撤离之后,于百姓屋梁房舍之中多置硫磺硝石。汉升、兴霸、子义各领兵五百人,分别于城池北、西、南三面草丛中埋伏,多带火箭,多备引火之物。”
甘宁道:“公子此言,俺就不明白了。如何要在北、西、南三面埋伏,而独独留下冬东面?”
刘瑁道:“泾县以东皆归孙策矣。孙策、周瑜此来,必为捉子义也。吾料他二人定会从县城北、西、南三面大路攻城,只留东门放行。且其必会在东门外三五十里处,芦苇草丛之中设下埋伏,但等捉拿子义也。故而汝等三路兵马,只管埋伏好,打开四门,但等孙策、周瑜进城。若彼三路进城,汝等三面火箭射入城中,纵火烧之。等彼军撤出,汝等虚张声势,佯装掩杀可也。”
太史慈道:“何不乘机掩杀?孙策如此仓皇之际,掩杀过去,其必败也。”
刘瑁道:“未必!孙伯符乃勇猛之将,周公瑾乃智谋之士。彼军虽中计,然江东兵强马壮,士卒众多,我等势弱,难以力敌,一味决战,必然难以脱身。”
太史慈拱手领命,不再质疑。
刘瑁继续吩咐道:“汝等虚张声势,喊杀一阵,见江东士卒逃离,不可恋战,南北两处伏兵即可回兵东门,与我汇合一处。西门外士卒,就地隐蔽,但等我这三路军马前往汇合便是。”
“这是为何?何为我等不全往西门汇合,然后直奔新都?”黄忠不解。
刘瑁道:“我自有妙用。若泾县火起,三五十里外之江东伏兵必然看到,若彼探马报知,彼岂能不来相救乎?”
“这便如何?”甘宁问。
刘瑁令道:“蒋钦、周泰听令。命汝二人各领兵三百,于泾县东门外十里处埋伏,单见有东来救援之军,放其过去。南北伏兵来东门,于我汇合之后,于东门外列阵,但等伏兵过来。彼军来,我军可趁机掩杀。料彼一路伏兵,能有多少人数?彼军必败。待败军逃回,公奕、幼平二人左右齐出,截住掩杀,我军必大获全胜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