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二七章 军工
……前方战火纷飞,后方饥肠辘辘,我是到了兵工厂参观才知道战时后方的百姓是如何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因为粮食都要优先供应军队,后方包括生产性工人在内的口粮都很少,我想能在那个年代每天能吃饱饭的人是很少的……摘自《我的抗战回忆——曹小民》
二十一兵工厂内虽然生产在继续,但是却实行着灯火管制,只有那些不会对外透光的车间里才会灯火通明
“我们的兵工厂是在今年三月一日复产的,现在主要生产二四式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步枪以及82迫击炮……我们目前年产迫击炮弹仅为十四万发,远远抵不上前线消耗,正在想办法扩张规模,难得曹将军如此关注兵工厂的建设,国之幸事啊……”一边介绍着兵工厂情况厂长李承干少将一边和曹小民交流着兵工生产的理想布局,看得出他的人很淡薄,虽然不乏对曹小民有赞美之词但也是轻轻带过,并没有刻意讨好曹小民的意思
“兵工厂是重要的机构,但是我们却不得不使用一个我们并不完全放心的人物去管理这个李承干,中央党部多次要求他加入国民党,他竟然拒绝了还以辞职作要挟说什么‘余曾见若干党
所作所为均未遵照国父遗
违反三民主义余虽非党
但敢自誓所行所
迄今未违反遗教及三民主义’结果倒好,兵工厂只好把‘技术人员需加入国民党’改成‘技术人员应笃信三民主
不必一定入党’了……”在来兵工厂的路上,何应钦已经把李承干的一些情况给曹小民作了介绍李承干之所以如此固执但却还被委以重任,原来他不光管理兵工厂有一套而且是兵工厂的技术骨干,目前中**械中做得最好的国产武器二四式重机枪和82迫击炮都是由他完成的研制
对于这样的技术人员,曹小民倒是觉得很容易理解,他本来在另一个时空就有一种技术人员的特殊高傲,对于自己的技术怀着极大的信心,恃才傲物所以当他和李承干走在一起时,他就把自己的摆得很低,下车的时候就已经把上将军服脱了留在车里,仅以白衬衣便服的面貌出现,以至于在忙碌的的工人都没认出他来,同行的何应钦也一样便服所以他们根本没扰到工人
兵工厂的工人竟然绝大多数都是从南京来的,本地人只有少量学徒;这些工人在淞沪会战后直到十一月中才得到搬迁命令,一路历尽艰辛到的重庆;听说在走水路的时候工人搬运设备时还亲自充当纤夫拉船工人们的亲属因为是和工人分开西迁,沿途各自都曾经遭到难民潮冲击和日军的轰炸,有的工人至今未能和家人团聚,但是大家却已经在每天夜以继日忘我地工作
“现在职工每个月工资六元,工人子女到工厂帮忙是义务的,都不算工钱;物价涨得厉害,我们只能靠煮大锅饭让大家勉强吃饱,每个月只有初一十五两天会有一些肉食,其他时候都是吃青菜竹笋之类南京的口味和重庆不同,大家很难接受这边的麻辣,工人不少水土不服,在开工的前两个月很多人都是在病中坚持的,现在算是慢慢适应过来了……”在李承干的介绍下,曹小民才发现竟然在工人中有那么多十来岁的小孩——那些职工子弟他们稚嫩的身躯和自己的父母一样承担着绝对繁重的劳动,但他们竟然是不算工钱的
一个个瘦小的身躯,穿着大人的长衫,挽高了裤腿衣袖在车间里劳动的这些小孩看得出都很疲劳他们每天要在工厂子弟学校学习,还要在课余时间到工厂工作过六个小时几乎在每一条生产线上都可以看到有很多四方板凳,就是给这些身高不够的小孩垫脚的,他们在这个幼小的年纪就已经在从事着危险的装药等工作
在曹小民身边经过的一些小孩走到近处都可以看到他们脸色都有些苍白,头发显得枯黄,是长期的身体透支和营养不良的状态
抗战,为了抗战到底还有多少国人在默默奉献、在无声战斗?曹小民对李承干道:“多招些工人,把孩子们的工作时间缩短些,让他们好地去学习和休息,他们是中国的未来……给孩子们开些小灶,每个星期保证有一顿肉食,这钱我来出……”
兵工厂竟然如此困难曹小民是在参观完才知道的:因为经费有限他们招不了多的工人,为了完成生产任务他们只能拼了命地干活而且把职工子弟都用上了当义工,但他们在最近的一个大团圆节日中秋节里仅仅得到上峰六十斤猪肉的补贴加上职工家属,每人仅仅得到大约两钱的肉食供应
不到后方参观,曹小民真不知道原来国家为了这场民族存亡之战已经顽强坚持到了什么地步兵工厂尚且如此,那些其它生产厂呢?这场战争的消耗是多少国人用在生存线上挣扎的方式省出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