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七八章 魂兮
(……战场上一幕幕的壮烈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前赴后继,但是热血的飞扬都是在前边可以看到的一面,在背后,谁知道有多少的痛彻和黑暗呢……摘自《我的抗战回忆——曹小民》)
手软脚软的感觉在冷水中反而被减轻了很多,但是当面前蓝黑色的背景下,一个个庞大的黑压压的身影出现在视线内,那种感觉又来了……真不想死啊,但是我已经是个死人了……阿四一下子没抓紧链子,几乎被大浪卷了去,呛了一口水的他咳嗽连连,但是他赶紧忍住了……其实在这样望不到边的江面上咳嗽几声,巨舰上的日军是绝对听不到的,连不知在哪里的其他小组的同伴也听不到,但阿四还是很紧张。
殉国的一刻马上就要到了,算了,什么都不要想了……阿四看看水雷边上,还有三个同伴——他们原本应该是五个人,半路上一个弟兄不只是逃了还是被浪冲走了。应该还是逃了吧?阿四心想,因为他们都有绳子系在链子上,浪是不能卷走他们的;但是那家伙怎么搞掉绳子的呢?就算搞掉了绳子,在这样冰冷的水中能游多远呢?……现在他们就剩下四个人,四个人控制着一个水雷向敌舰迎去!
珠江口不是长江中游,这里水域开阔而且非常深,这次来的是日军的作战舰队,沿途也没有敌人的运输船队可以冒充,想复制在长江上的一幕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偷袭方法就是在离敌舰一段距离时放下水雷,由人来控制着撞向敌舰!
这是必死的任务,没有什么生还的几率可以计算,就是死定!但是,这必须要有人来执行!
为国家而战,为民族而战,哪怕付出生命也可以!参军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当明确了是让你去死的时候,谁不想活下来!?
没有人主动站出来,大家在知道任务后都傻掉一般用乞求的眼睛看着长官,长官的眼里也有泪,但是他手里的名单却必须要画上两个人!每一个班都是这样,每个班挑两个人!
“十倍的抚恤金,如果家里有特殊的情况现在说,司令部酌情尽量解决……”长官们的声音苍白地响着,每一个人都在想着自己的班里有谁有特殊困难,会自动请缨。
有,一定有,有的人家里有长病的长辈或者子女,有的人家里实在太穷,穷得要拿一条命去换点口粮,还有的是真正不为别的只为了国家民族的生存愿意一死的……但是,一百二十个水雷需要六百人,三千海军陆战队员只站出来了一百三十二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五个人一组,但是当时亲历被挑选的老兵说的就是这个数。)
有的人站到了一边几乎浑身发软地目睹着一切,然后被长官命令他们退去——这是他们所在的战斗班里侥幸出现了两个或者以上士兵愿意当敢死队的,其他没完成挑丁的的部队全部还站在操场上瑟瑟发抖!
广东水兵和长江流域上的不同,他们亲眼目睹的日军残暴还是太少,他们只见过飞机扔炸弹炸死人了。虽然他们也见过很多照片上的日军残暴,也看过军宣队的电影……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让那些照片和电影召唤来了,他们没准备好随时把命拿出去!
“大家抽签吧,抽到谁谁去,留下的人每年至少要去看他的家属一趟……”有的班排长想出了办法,但是带着眼泪拿到“去”字签的人有一半当场就瘫软了!
“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如果抽不齐人,一个班全部枪毙!”这是长官的最后通牒了……
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方法总是有的,人总是能找齐的,岸上的水兵们一个个拖着发软的身体睁着惶恐的眼睛看着宪兵们把一个个抽中了签之后不知道是真是假软倒的同袍捆起塞了嘴巴装进猪笼里抬上船的时候,忽然忍不住了,数千人嚎啕大哭……(作者:这是抗战初期真实发生过在广东海军的事情,当然规模很小,抽中去执行任务的士兵是当场就报了阵亡的,那些抽中后装软或者真的发软的士兵会被绑着放进猪笼里,当敢死队下水的时候就扔进水里……这种选死士的方法造成了大量士兵事后逃逸,后来才禁止了,到了抗战后期的士兵因为已经习惯了死亡,也就不用这样去选敢死队了……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水兵用人拖水雷撞敌舰或者浮桥的壮烈,但知道中间这些残酷的故事的人不多吧?向我说这段的老人在九十年代末就去世了,记得他说当时因为不敢看自己的签,结果等到最后就剩下另一个人和他二选一了,他是整个软倒后才知道自己没被抽中的……)
冰冷的江水早就让阿四浑身僵硬,当看到敌人军舰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已经没力气了……如果这时候要逃,也是只能淹死的。阿四忽然看见一个弟兄在水流冲击下向自己撞来,他连忙用手把那人挡住,一边对他喊着话……原来这个弟兄已经死了,也许是下水时就浑身发软,在路上就淹死了……
“找个头大的撞!”长官的命令中唯一让阿四记住的一句话在耳边响起来了,但是,黑沉沉的军舰逼近时都那么大,哪个是个头大的?快结束吧……三个人、一具尸体带着水雷向一艘敌舰撞去……
“轰隆!”巨大的爆炸声惊醒了沉睡的黑夜,水雷敢死队的破袭拉开了珠江口的对舰攻击大战……但是,能撞上敌舰的水雷不多,数日后在香港海域的渔民还能见到那些绑着几个死人的水雷在漂着,有的尸体已经被鲨鱼和其它鱼类咬得破破烂烂。在这一夜,几百个阿四、阿大、阿二消失在茫茫水中,历史记载了他们的壮烈,但没记下他们的凄苦。
“水雷敢死队也应该开始攻击了吧?”曹小民的电话打到了陈策的指挥台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