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离去。往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又收取天下的铜,铸炼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永镇九州地脉灵气。
禹特别重视恩威并济,加强教化。西部有个部族叫有扈氏,好战而不愿服夏。禹采取一边用兵征服,一边用德政教化的策略,收到良好效果,使有扈氏终于臣服于夏。东南地区古称“九夷”,即九个较大的部落。禹为加强对其统治,几次出巡该地区,传播中原文化和礼教,受到当地百姓尊敬和礼遇。他沿途向当地人询问习俗,鼓励农耕,告其农时,播种五谷,教化部族酋长们讲礼仪,知法度,不以强凌弱,和睦相处。同时又宣布,若有不听教化者,要以兵征讨,决不客气。当时,古越部落酋长防风氏,总想独霸一方,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不听禹的命令。禹在苗山大会上当众命令将他处死,并暴尸三天。各地诸侯、方伯深知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没有参加朝见禹王的氏族部落听说此事,也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
由于禹是活动在崇山一带的夏部落的领,故被称为夏后氏,禹还规定:都城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成为人主的大禹更加勤奋地为万民谋利,诚恳地招揽士人,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有一次,他出门看见一个罪人,竟下车问候并哭了起来。随从说:“罪人干了坏事,你何必可怜他!”禹帝说:“尧舜的时候,人们都和尧舜同心同德。现在我当天子,人心却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仪狄造了些酒,帝禹喝了以后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给仪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说:“后代一定会有因为酒而亡国的。”
禹继位不久,就推举皋陶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在皋陶不幸逝世以后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负责政务。大禹晚年,本想将天下共主之位传给皋陶,皋陶却先于大禹死去。后又定为辅助大禹治水有功的伯益,然大禹儿子启却是在大禹死后不服伯益。终究造反推翻了伯益。启即位后,宣布建立夏国,在面对天下共主地选择方法上,宣布以父亡子继的家天下制度便取代了任人唯贤的公天下制度。从此。洪荒正式进入奴隶社会,原始社会一去而不复返。
在这段时间,三教为了享用人族祭祀,往往以仙人之名,将人族之主收到门下,如颛顼、帝喾、尧、舜等后来离奇失踪之人都是最后得了功德,被三皇接走。因为圣人的交待,所以那些在人界传道的弟子们都不敢随意惹事,与别人胡乱冲突,三界之中一片祥和,难得的又平静了许多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