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闻夫南淮泮宫,筑芳室兮桃花,葺轩门兮曲水。四学掌议,度尧舜之乐。门下高第,行周孔之道。佩兰芷兮挟长剑,固双全也!而我咸阳泮宫,僻居北境。久处秽地,不知冰雪之洁;弟子不肖,不闻三代之教。悲乎哉!制不才,愿率咸阳弟子往南淮,为梁王祝寿,且祝梁君三千秋。寿毕后,吾将率诸弟子往南淮泮宫讨教,行燕射之礼。承蒙善遇,咸阳泮宫上下不胜幸甚!书不尽意,唯盼见期。”
落款:咸阳泮宫祭酒——嬴制。
南宫彦缓缓读出信简上的内容,百余字,看得出写的人很用心。语气真诚,看得出写的人很恭敬——
既真,又假。
真的是书信之人的用心,假的是书信之人的恭敬。
——他们不可能恭敬。
因为那是咸阳泮宫的人。
咸阳泮宫,在咸阳。
咸阳,在秦国。
秦国,是梁国的死敌——
雍州虽大,容不下两个大国。从最开始的时候,秦,梁两国之间就战争不断,死伤无数。秦国是悍勇地国度,梁国打不过秦国。在漫长地岁月里,秦国铁骑好几次都踏破边关,兵临南淮城下。每一次的危急关头,都是南淮泮宫拯救了梁国。
后来秦国也学聪明了,等到又一次秦国军队攻打梁国的时候,他们把咸阳泮宫也带上了。准备用咸阳泮宫来克制南淮泮宫。谁知咸阳泮宫竟在桃花林里遭遇了陷阱,门下弟子损失惨重,四学掌议就战死了三个,掌宫祭酒也身负重伤,回咸阳后不久就魂归大道了。
这直接导致了咸阳、南淮两大泮宫之间不可化解地仇怨!
这是无解的。
咸阳泮宫死了人觉得委屈,南淮泮宫也不好受啊!
——我在这待得好好地,你三番五次地带人杀过来,你还有理了?被砍了活该啊!
两边心里都怀着怒气。
可是客观来讲,南淮泮宫是不如咸阳泮宫的,正如梁国不敌秦国。
当年的那一仗,要不是咸阳泮宫误中陷阱,战力大损,失去了进行进攻的能力。要不然,他们早就打过曲水,镇压南淮泮宫,从而端掉整座南淮城。
梁国也就亡了。
更何况在每十年一次的大射之礼中,南淮泮宫的成绩远不如秦国。
大射之礼,是诸国泮宫之间的比试。每隔十年的秋天,诸国泮宫便会云集天子之都——洛阳,参加由天子亲自主持的大射之礼——这也是天子为数不多的可以露脸的机会。
大射之礼,考校诸国泮宫在各方面的实力,包括文、武等各方面。而每次南淮泮宫的成绩都不如人意,排名常常靠后,从未胜过咸阳泮宫。
这也是压在所有南淮泮宫弟子心头上的大石。
而嬴制在心中所说的“行燕射之礼”,其本质和大射之礼差不多。都是比试之意。
射礼分为四种——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射等级不同,各有差别,但本质是一样的,就是比试,都有竞技之意!
而如今咸阳泮宫借着为梁王祝寿的名义前来踢馆子,南淮泮宫还不能不接着,否则就是失礼!如今两国的局势还暂且算是平和,这礼可失不得,毕竟他们是弱势地一方。更可况这里是梁国,是南淮城,是他们的主场。上上下下那么多双眼睛在盯着他们,他们,不能露怯。
不仅不能露怯,还要不能输。
可是,不好赢——
“秦人来势汹汹,为君上贺寿是假,欲辱我南淮泮宫是真!真是有“朋”自远方来啊,祭酒,我们该如何对待?”说话的是东序掌议念应白——
“客非佳客,宴非好宴。若是良朋那自当奉上美酒,若是不速之客的话,哼!——那就不要回去了!南淮很大,自有彼等葬身之处!”
遗玉侧目。这上痒掌议陆直看起来很有个性的样子啊——
“咸阳泮宫势大,非我所能敌。其门下弟子更是出众!听说他们在去年就已经开始了考选,招了一批新弟子进东序,进行栽培。而我南淮今年——啊不,是今天才开始考选。咸阳那边在时间上就胜了我们一筹,这可如何是好?”
瞽宗掌议岐山叟忧心忡忡。
“嗯——”
听了众人的好几席话,掌宫祭酒南宫彦不置可否,只是抚须而已,半晌,转过头,问:
“知秋师弟以为呢?”
知秋师弟,是指南均掌议叶知秋。
叶知秋眉峰一挑,像是即将出鞘的利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