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第一天,双倍月票,请大家看在都尉更新努力的份上,投几张月票吧)
刘备在邺城叫嚣着与颜良决一死战时,颜良已经率领着他的得胜之师,浩浩荡荡的回到了洛阳城。
班师还朝第一件事,当然是论功行赏。
无论是黄忠、文丑这等老臣宿将,还是赵云这等新降未久的臣子,以及马谡、邓艾、姜维这样的年轻新秀,颜良都毫不吝惜,大肆的赏赐。
颜良做的第二件事,自然便是将郭嬛送上了金雀台,为他的享乐之所,又添了一位美姬。
接下来,颜良所做的第三件事,则是轰动了朝野。
开皇二年仲夏时节,颜良下旨,宣布废除汉以来的察举制,改用科举制,开科取士,为国家收取人才。
当初刘备实施九品官人法,收取河北世族支持时,颜良就已经酝酿好了相关的对策,而今秦国已平,正是实施对策的大好时机。
九品官人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令世族垄断做官的权力,切断了下层人通往上层的道路,如此一来,上下层缺乏新鲜血液的交换,不但容易滋生上层的腐朽,更容易招至下层的怨恨。
科举制则不同,开科取士,以才学定官品,无论你是世族豪门,还是草民一个,只要你有才学,就能当官为国效力。
而自颜良发明竹纸,多年以来,纸书在楚国境内的推广已大增。读书获取知识的成体在逐年减少,世族豪强对知识的垄断正进一步被削弱。这也正为科举制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当然,科举制也有它自己的弊端,但放在现在,却是比九品官人法要先进的制度。
科举制一实施,自然要触犯到一些人的利益,旨意下达之后,自也引起不少官员们上书表示担忧。
颜良却无视这些反对的声音。凭着他的独断专行的意志,强行推进了科举制的实施。
颜良所要做的目的,就要是天下间有志之士,无论是出身有多么卑贱,无论你的地位有多么低下,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有才华。我颜良都将重用你们。
当年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想将世族英豪和寒门人杰,统统的收入囊中,只可惜曹操有此志向,却苦无长久之策。
如今,颜良这个灭曹之君。却反而继承了曹操的志向,将唯才是举的理想变成了现实的制度,长久的施行下去。
科举制实施未久,颜良很快又颁布了第四项旨意,决心在大楚国境内。实施“均田制”。
自两汉以来,世族豪强兼并土地严重。天下粮田大半为豪强所占有,但自黄巾之乱以来,天下户口锐减,无主的荒田遍布,而这些荒田,理所当然的就收为官有。
如今颜良的大楚国虽据三分之二的天下,但国中户口丁众,却不及汉时三分之一,尤其是中原一带,更是赤地千里,到处是荒地。
颜良这均田制,正是要将这些无主的荒地,按照男丁的人头数来赐与百姓,如此,不仅可以开荒为田,恢复经济,更可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编户,增大税收。
灭秦之后,颜良以雷霆之势,推行着种种强国富民的政策,这一系列的举动,自然是为了不久之后的北伐做准备。
刷新政绩的同时,颜良也在有条不紊的为北伐做着准备。
自灭秦之后,大楚军的中军与外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空前的四十万之众,这个数量,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刘备汉国的兵力。
因是交州已平,凉州已定,放眼天下,颜良除了刘备这个敌人外,基本已再无威胁。
故此,颜良除了在交州、益州、凉州等几个边州,以及长安、汉中、应天、宛城等几个重要城市,以及阳平关、潼关等要隘驻扎近十万军队外,所能用于北伐的兵力,已达到了三十万之众。
其中,除了辽东吕蒙所统的五万辽东军团外,颜良直接指军的军队,则多达二十五万。
而根据情报,刘备汉国经过这些年的喘息,勉勉强强强只凑够了十五万的军队。
三十万对十五万,颜良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此外,经过辽东的海运战马,颜良的骑兵数量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而扫灭秦国,夺取了西北马源后,楚军的骑兵更是扩张迅猛。
除辽东兵团外,颜良中原军团中,骑兵数量已经达到了三万之众,这个数量,与刘备的骑兵数量基本相当。
兵马总数,骑兵数量,粮草积累,诸般方面,颜良都占有着极大的优势。
对颜良来说,北伐唯一的难关,就只余下如何越过黄河这道天险。
黄河不比长江,水军在这里发挥不了关键性作用,想要突破黄河天险,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况且,颜良灭秦的这段时间里,刘备可一直没有闲着,他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黄河沿岸构建了一条坚固的北岸防线,这道防线,无疑也加大了颜良渡河的难度。
不过这一切都不是问题,纵有滔滔黄河,也挡不住颜良一统天下的雄心。
颜良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让他的士卒养精蓄锐,待秋收之后,便对刘备发动全面进攻。
此时距入夏尚有数月之遥,将士们在养锐蓄锐,颜良当然不能亏待了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