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关的实验进行之后,考虑到小口径子弹的远距离威力下降,以近距离的有效杀伤能力地下,在是否选用6.5口径的子弹上面,第一研究所得众人仍旧有着不小的争论。
但按照一些人的意思,把步兵班全部换装为7.62武器也不解决问题,子弹重量大的问题不说,连控制很糟糕的老问题马上就回来了。在近距离上遭遇敌人时,半自动的22显得有些过于沉重,显然不是趁手的武器。
另外,在步兵班层次上,统一到单一口径还是有不言而喻的好处北约弹和5.56弹都不适合作为步兵班的单一口径标准弹药。正是基于这些原因,钟泱才会先尝试使用6.5口径的子弹,作为中庸的选择。
即便是小口径子弹理念大行其道的二十世纪**十年代,西方对5.56毫米的9弹的不满由来已久,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替代品。理想的中等威力弹应该比5.56毫米口径更大,事实上,西方研究的结果是6毫米以下口径不能提供有意义的改进。
一般认为,理想中等威力弹的枪口动能不应该过焦耳,再高就会有后座过大、连控制困难的问题。相比之下毫米北约弹的枪口动能高达3352焦耳,而9弹只有1767焦耳。
在同样口径的弹头中,重量越大,弹头存越高,弹道越平直,所以弹头的截面密度也即弹头质量和弹径平方之比不应低于毫米北约弹为毫米9弹只有.174。
而常胜他们弄出来的6.5制式子弹,比起最早时期,弹头改得更加细长,弹头质量更大,远程性能甚至优于后世的7.62毫米北约弹制式子弹,则和后世的苏联7.6239的43弹相似,只不过把弹壳缩颈,配用细长的重弹头。
由开尖弹改为普通钢芯弹后坐力略小于7.6239弹丸重量与过去的7.62的子弹差不多,外动能更是高于7.62弹。
重新涉及的突击步枪加长到,经实验后其证实其后座力比7.62小,而枪口动能比7.62大全弹质量轻,威力大。
毕竟射药比这个时代的7.62子弹先进了至少年,金属加工工艺亦不可同日而语。在智能工厂的大力支持下,第二研究所在殷向洲的带领下研出了许多性能优越以及符合战争需求的特种金属加工工艺。
而自伊忠明卸任后,新任的第五研究所所长杨磊,也带领着自属的研究团队开出了性能更为优越的射药。虽然无壳弹的研究瓶颈依旧难以突破,可常规射药的配方,却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了许多。
之所以能够采用6.5口径的子弹,这两个研究部门居功甚伟
而决定了武器弹药的制式口径问题,钟泱也和一众人一切总结了一份报告,向南军统战指挥部递交了报告书,建议将作为通用机枪弹则当自动步枪弹。如无意外,这件事情便会就此确定。
而新式突击步枪的研工作,也已经准备完毕,只待子弹口径的确定,既可以进行定型生产。目前南军班排级编制的枪械武器系统,主要包括手枪、突击步枪、通用机枪和远距离狙击步枪四种。
开出来的手枪呈黑色,故名夜莺,其采用枪管短行程后座作用原理、闭锁方式为卡铁下沉式,单、双动扳机设计,以15可拆式弹匣供弹。枪长217,包括装弹弹夹在内共重1.1千克,对于士兵而言并不算太大的负担。
而弹头的初也达到了米每秒,算是基本满足战场上的突状况需要。“夜莺”结构简单,机械动作可靠,且全枪寿命大于。将作为前线士兵的制式武器列装配,以应对各种突状况。
或许对于军阀和**党而言,手枪比士兵珍贵,基本上只会给军官配。可在南军体系内,士兵的生命及其珍贵,岂可如此儿戏?即便是不一定有用,也比完全没得用要好。对然突击步枪的出现让近距离作战的可能性下降了不少,但战场总是充满着难以预料的偶然。
而新研出来的制式步枪,则按照年份,以及作为主要武器家族成员命名为25式突击步枪。这一支步枪的涉及,结合了钟泱对于后世美军16的一些认知,所以有着相似的影子。
但在具体的设计上,几乎越了这个时代一百年,整支枪极富未来科幻气息。黝黑深沉的醇厚色彩,就让25式突击步枪平添一股冷肃的杀气。
平滑而流线的外形设计,配合着极具手感的磨砂质地,让人一见倾心。外形上也和后世的16极为类似,只不过在外观上更具有“菱角”气息。可折叠的枪托结构,也使得士兵的机械化运输难度下降了许多。
无托结构方便运输,以让士兵能更自由的登入各种交通工具,可枪身太短,后坐力便是一大难题。而枪身太长太长,却也使得人员的机械化搭乘极为困难。
可折叠的枪托结构设计,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毕竟有托步枪的后坐力作用在胸或者肩,射击精度比依赖手腕和臂膀要可靠得多。
内置于枪托和握把内的附件盒、改进的扳机护圈、聚合物弹匣等。25式突击步枪还可通过快更换枪机和枪管射不同口径的枪弹,包括5和7.62x39等。
不同的口径分别对应不同的枪型,如狙击步枪型、卡宾枪型QB枪型、k步枪型等。甚至还可以根据特战队经营成员的其他口径特别需要,专门去制造一些不同的枪管、下机匣和枪机相匹配。
而在具体的枪械结构上,第一研究所提供了五款样枪,其中有一款采用活塞式导气技术的产品所取得的成绩最为优秀,因此而被作为胜出者,加入新型武器系统之中。
这也是第一研究所推出的第二款成品突击步枪。该步枪不仅可快更换枪管、枪机以转换不同的口径,而且在枪托、弹匣等零部件的设计中融入了自己以往的生产经验,使人机工效更胜一筹。
比起老旧的22式突击步枪,25式突击步枪的设计更加流畅,也更加轻巧,人体工程学更加先进,手感好,威力强
这是技术的累计所达到的结果,并非单靠钟泱一人就能取得如此的成绩。工业技术的研,产品的验证和定型,以及日后的相关改进,都必须有一个专业化的研究团队。这也是钟泱一直致力于科研体系完善的原因,团队的力量,远胜个人
枪体的设计之中,有着许多远这个时代的先进工艺,其中安装在枪嘴处的一种膛口装置最为引人注意。叉形的外观凸显了一股狰狞的气息,让25式突击步枪更具威慑力量,这种装置其实是第一研究所的最新成果——叉形消焰器
在原本的历史上,叉形消焰器要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才在美国大规模展起来。例如美国的步枪、“爱国者”冲锋手枪等采用的就是这种消焰器。叉形消焰器的内腔一般有锥形过渡段,其内角约为°,叉的数目最好是奇数,以免产生共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