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牯是鄂东斗方山一带有名的篾匠。
在他十八岁那年的春天,斗方山一带的竹子都开了花。
老人们说,今年年景不好。后来,果然遇上了一场罕见的大旱,竹子都干死了。
没有了竹子,蔑匠们就没活儿可干了,张牯就跟几个同伴一起,到浙江一带找活儿干。
一天,张牯他们在杭州城外,看到有一户人家周围长满了竹子,就问主人有没有篾活儿做。
这户人家只有父女俩过日子,父亲五十多岁,叫董凯,女儿十七八岁,叫媛芝。
董凯听说他们来自鄂东斗方山,二话没说就叫他们留下来。
董凯说:“你们大胆在我家做三年,到时我一次付清你们的工钱。”
怕他们不相信,童忠贵接着告诉他们,前些年他在斗方山一带做生意,将一坛金子埋在了斗方山上的四望亭边,现在他人老了,懒得跑了,正好到时给他们当工钱。
见董凯慈眉善目的,不像个说谎人,张牯他们就留了下来。
可刚做了几天,其他人不知何故,都不辞而别了。张牯正疑惑,董凯却笑着对他说:“恭喜你小伙子,那坛金子已经是你的了,到时我会告诉你取金子的方法。”
张牯父母早亡,哥嫂已和他分家,他没什么牵挂。
听了董凯的话,他更放心了,每天起早贪黑地帮董凯家做事。
张牯的手艺不错,刚开始,他做出的篾器,董凯总要找人拿到集市上去卖。
可没多久,买主就自己找上门来了。
董凯的家也慢慢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篾器市场,每天前来买篾器的人络绎不绝。
看到生意一天天兴旺起来,进账一天天多起来,董凯的一张老脸挂满了笑。
就在董家的篾器市场越来越红火的时候,董凯却因劳累过度,突然病倒了,而且病得不轻,躺在床上连屎尿都要人照料。
媛芝哪见过这阵势,急得直哭。
张牯说:“哭有什么用,赶快请郎中。”
在忙着做篾器活儿的同时,张牯还抽空帮媛芝照料她爹。
因为媛芝是女儿身,照料董凯屙屎拉尿的事,就全落在了张牯身上。
晚上,张牯还像儿子一样睡在董凯的脚头。看到张牯人熬瘦了,眼睛熬红了,媛芝有些过意不去。
这天,张牯照料完董凯,正准备干活,他哥哥张犊突然找上了门。
张犊黑着脸将他拉到一旁,问他为什么不跟那几个人一起回家。
张牯说:“我这里有事做,为什么要回家?”
哥哥摇着头叹道:“你真是一个木脑壳,人家把你卖了,你还要帮他数钱。”
张牯说:“我倒要看看谁会卖我。”
张犊知道弟弟的脾气,再说也没用,就告诉他,那几个人回家后,将斗方山四望亭周围挖了个底朝天,可连金子的毛都没看到一根。
哥哥说:“这不明摆着吗,那个董凯在骗你。”
张牯这才知道,那几个人原来是跑回家挖金子去了。
但他觉得哥哥的话有些好笑,他们没挖到金子就能说明董凯在骗人吗?
俗话说得好,一人藏得巧,万人找不到,斗方山那么大,他们挖不到金子很正常啊。
兄弟俩为此事发生了争执,哥哥说:“你马上和他把账结了,跟我一起回家。”
弟弟说:“家里竹子都干死了,我回家做什么?”
哥哥气得脸发白:“你怎么就一根筋,连弯也不晓得转,我看你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
张牯也来了牛劲:“我干活儿挣钱,有什么后悔的。何况眼下人家正在患病,需要人照料,我总不能丢下他不管吧。”
张犊说:“人家患病与你何干,你是他什么人?”
张牯说:“我赶巧碰上了,既然碰上了,我就不能不管。”
张犊气不过来,上前给了他一个大耳光,并给他下了最后通牒,他要是不跟他一起回家,他就不认他这个弟弟。
可不管他怎样气怎样急,张牯就是不和他一起回去。
张犊无奈,只得一个人气鼓鼓地走了。
张犊走后,董凯颤巍巍地来了。
董凯问张牯:“你哥哥来了?”
张牯点了点头,算是回答。
董凯说:“你怎么不和他一起回去?现在还来得及,你要是想回去,我马上给你结工钱。”
张牯摇摇头说:“不,我们事先说好了的,我要做满三年。再说,你眼下正需要人照料,我不能丢下你不管。”
董凯问:“我俩非亲非故,你管我做什么?”
张牯反问道:“要是我病了,你会不管吗?”
董凯心里一动,但接着又问:“你就不怕我骗你?”
张牯说:“不怕。”
董凯疑惑地看着他,问为什么?
张牯说:“因为你不是那种人。”
………
董凯的病终于痊愈了,张牯又可以全身心地干活了,他每天边干活边唱着鄂东民歌,媛芝也变得比以前更开心了。
这天上午,张牯为给一客户赶做一批竹篮,直到临近中午,最后一个竹篮才编完。放下竹篮,他心里轻松了,嘴里开始唱起了鄂东民歌《竹子爷竹子娘》,正当他唱到忘情处,媛芝打断他说:“还唱个么事,赶快吃饭去。”
这顿饭很丰盛,菜摆满了桌子,而且都是他平时最爱吃的,还有一壶酒。
张牯以为她家有什么事,就坐在桌旁等着。
媛芝说:“你等啥,我爹有事不回来。”说罢给他斟满了酒。
待他酒足饭饱之后,媛芝又将一个沉甸甸的口袋递给他。
张牯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用眼睛看着媛芝,并不伸手接那个口袋。
媛芝将眼睛移开:“牯哥,拿着这钱回去吧,你就不要指望我爹那坛金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