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智进得殿里,直接便向枯荣大师合十道:“吐蕃国晚辈鸠摩智,参见前辈大师。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却心中一惊,暗道:“这大轮明王博学精深,果然名不虚传。他一见面竟道破了我所参枯禅的来历。”
而陆林远大致也明白枯荣大师所修的禅意,相传世尊释迦牟尼当年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据佛经中言道:东方双树意为‘常与无常’,南方双树意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意为‘我与无我’,北方双树意为‘净与无净’。茂盛荣华之树意示涅般本相:常、乐、我、净;枯萎凋残之树显示世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如来佛在这八境界之间入灭,意为非枯非荣,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数十年静参枯禅,还只能修到半枯半荣的境界,无法修到更高一层的‘非枯非荣、亦枯亦荣’之境,是以一听到大轮明王的话,便即凛然,说道:“明王远来,老衲未能远迎。还请见谅。”
鸠摩智施礼道:“天龙威名,小僧素仰已久,今日能得见几位大师,小僧已是深感荣幸,岂敢怪罪!”
陆林远在旁边听到他这般说话,不由的想上去抽他丫两个耳光。都是狼,何必在这装羊,真他娘的虚伪。
本因这时指着地上的蒲团,道:“明王先请坐!”
鸠摩智则施礼道:“各位高僧在此,哪有小僧坐的位置。”说罢,不等众人回礼,他却是直奔主题道:“说来,小僧今日来贵寺叨扰,实属罪过。只是,小僧先前便来信说明,小僧有一知交,复姓慕容,单名一个‘博’字。昔年小僧与彼邂逅相逢,讲武论剑。这位慕容先生于天下武学无所不窥,无所不精,小僧得彼指点数日,生平疑义,颇有所解,又得慕容先生慨赠上乘武学秘笈,深恩厚德,无敢或忘。不想英雄天不假年,慕容易先生西归极乐。如今为报其知遇之恩,还请大师慈悲,能应了小僧这个不情之请!”
枯荣双手合十,口宣佛号:“阿弥陀佛,明王的心情老僧理解。只是,明王与慕容先生相交一场,即是因缘,缘分既尽,何必强求?慕容先生往生极乐,莲池礼佛,于人间武学,岂会有意。明王如今又来我寺借六脉神剑焚于慕容老先生坟前,怕是多此一举了吧!”
鸠摩智却道:“大师所言甚是,只是慕容先生当年论及天下剑法,深信大理天龙寺‘六脉神剑’为天下诸剑中第一,恨未得见,引为平生最大憾事,如今先生归去,小僧便是无论如何却是要了了昔日知交的一番心愿,还请大师慈悲!”
瞧这鸠摩智语气十分之肯定,说来说去,怕是今日若是得不到六脉神剑,绝计不会善罢甘休。枯荣大师看出了这一点,心道:既然多说无益,倒不如手底下见真章了!
便就在枯荣做好此想之时,鸠摩智却命人从外面拿来三部经书,笑言:“这三卷武功诀要,乃慕容先生手书,阐述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的要旨、练法,以及破解之道。”
众人听了,除了陆林远外,几乎都是一惊,忍不住心想:“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名震天下,据说少林自创派以来,险了宋初曾有一位高僧身兼二十三门绝技之外,从示有第二人曾练到二十门以上。这位慕容先生能知悉少林七十二门绝反的要旨,已然令人难信,至于连破解之道也尽皆通晓,那更是不可思议了。这三卷书中所记,倘若真是少林寺七十二门绝技,那么本寺得此书后,武学上不但可与少林并驾齐驱,抑且更有胜过。”
又听鸠摩智继续道:“慕容先生将此三卷奇书赐赠,小僧披阅钻研之下,获益良多。现愿将这三卷奇书,与贵寺交换六脉神剑剑经。贵寺赐予剑经之时,尽可自留副本,若能得大师应允,让小僧了去昔日的信诺,实是感激不尽。事实上,贵寺如果能答应此事,于贵寺而言,也百利而无一害。第一,小僧拜领剑经后便会立即固封,决不私窥,亲自送至慕容先生墓前焚化,贵寺高艺决不致因此而流传于外。第二,贵寺众大师武学渊深,原已不假外求,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少林寺七十二绝技确有独到之秘,其中‘拈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三项指法,与贵派一阳指颇有相互印证之功。如此一举两得,岂不妙哉!”
众人闻他款款而谈,却是忍不住暗觉有理。真是照他所说,那便等于是用一本六脉神剑,而且是不用担心会被外人窥觑的剑经,换来了少林寺的成名绝技,这笔买卖倒也值得。
便在这时,枯荣突然双手合十,枯瘦的脸颊似是苦笑了一番,瞧着暗暗点头的本因问道:“本因,我寺的一阳指造诣如何?与少林七十二绝技相比孰优孰劣?”
本因老实回应道:“一阳指乃我寺不传绝计,威力乃武林中一流功法。只是,若要与少林七十二绝技相比,却自愧不如!”
“那你的一阳指修炼到几品?”
“恕本因天资愚钝,又未得精修,如今也不过四品而已。”
“倘若再让你活一百年,你可能修炼至一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