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天来,进农户、上田间,通过各方调研,基本对村里的村情有了大致了解。
9月4日一大早,我提着水桶到村委会外面的水龙头那提了一桶水,洗了把脸,把宿舍和村委会全部打扫擦拭了一遍,吃了一桶方便面。然后坐在村委会会议室,拿出笔记本电脑,把自己多天来走访入户记录的笔记本放在桌子上,撰写自己到村的第一份调研报告。一直写到中午12点才写完。
光华乡冯张村村情调研分析报告
根据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关于近期第一书记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及时组织村支两委委员,从地理环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村风民俗、贫困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分析该村了致贫原因,并制定下步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该村距县城50余里地,全村地形走向东北高西南低,属丘陵旱地,土层属绵沙土,且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及风沙大,特别是附近没有河流,整村水力资源极度贫乏。年降水量400左右,农作物生长期在180天左右。全村辖6个居民组,475户2123人,其中在册1968人,在外和离退休155人,51名党员;村“两委”9人,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7名为中共党员。全村耕地面积4120余亩,其中水浇地3000余亩,主要农作物3800余亩,主导产业面积2200余亩(苹果500亩、柿子树300亩、桃树200亩、大棚43个);2015年全村总收入5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2500元,低于全乡年人均收入的3789元,户均年收入3850元,目前,475户只有150户达到了乡年均水平,贫困户达到275户;多年来,由于村土质沙壤,漏水漏肥十分严重,再加3000余亩地浇灌没有保障,与邻村相比,同样投资,收益悬殊,给村民的增收带来极大困难,致使村年均有800余人外出打工。村里近些年也在主导产业上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农业生产易涝易旱,达不到增产增收的保障,更不能将原材料深加工来增加农民收入。各种因素制约着本村经济的发展。
二、贫困现状
近几年,村里通过跑资、自筹等渠道,先后完成了舞台修建、1.2万米西范末级浇灌渠道铺修、自来水入户、支巷道硬化等工程,基本实现了全村通电、通电话、通电视,总的来说,村民的生产、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还有很突出的问题制约村里发展:
(一)经济发展速度制约农民增收
1、地理环境制约农业提档升级。该村土质沙壤、漏水漏肥较为严重,农作物投资高收益小,再加上村整体地势高,过村引黄渠道低,村里无力修建提灌站,村民紧掏腰包筹资修建的1.2万余米末级渠道形同摆设,导致全村仍有3000余亩耕地浇灌不上,农业发展提档升级严重受阻。
2、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缺乏创新。村里传统的苹果、桃、蜜桔柿子及三白瓜等农作物种植作为带动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品种、数量、规模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达不到增收的目的。特别是村里长期的小型、分散种植模式也已成为了发展规模经济的瓶颈,与现代规模化、专业化、高效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农业生产缺乏技术层次改革。全村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基本上没有加工能力,产业化经营尚处在萌芽阶段。特别是在传统柿子产业发展上,早期的老品种蜜桔柿子村民可以卖钱,也可以深加工成柿饼和柿子醋自用,但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柿子市场价格低,深加工缺乏技术指导和资金投入,村民创新意识薄弱,导致曾经享有“柿之乡”美誉的数百亩百年柿子树每年白白的荒在田里,任由其自生自灭,不能给村民带来经济效益。
4、经济产业结构不能保持均衡。种植方面:种植苹果、柿子、桃、三白瓜仍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方面,但收入极少;养殖方面:全村里养羊仅户4户,养猪户只有3户,且都自然散养,规模养殖没有1家;工业方面:全村没有一个。除此之外,村民的主要增收渠道还是靠劳务输出,基本上每户都有一名以上劳动力外出打工,打工人数达到800余人,占全村劳动力七成以上,占全村人口总数的45%。
(二)内在动力不足制约农村发展
1、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偏弱。村两委班子成员整体年龄老化,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精神。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对党的基本路线及上级决策部署研究不透,贯彻不实,指导不力。其次,班子之间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党员群众缺乏吸引力、感召力,对发展经济引导、服务不力。再次,在抓党建、促增收上思路不清,方法不灵,措施不力,工作中表现出盲目性、应酬性、随意性,造成经济发展滞后。
2、村级干部整体能力不强。多数村干部习惯于当党委政府和上级政策的“传声筒”,工作中缺乏创新,主动谋划发展的意识不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差。特别是村两委主干缺乏高瞻远瞩的气魄和胆识,工作中韧劲不足,对村里的致富能人联系不主动,对有条件可以上的项目不积极,对挖掘村的发展潜质不深入。
3、党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常年在外流动党员难管理,留守老龄党员管理难,基层组织活动开展难,导致村里党员队伍参与村里大事要事热情不高,主动服务农村缺乏热情,特别是部分党员长时间不学习,知识无更新,能力欠缺,素质不高,党性弱化,在对待组织交代的工作总是讲报酬、谈条件,致使农村基层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干事氛围不浓厚,农村里发展停止不进。
4、集体经济无法支撑发展。村集体经济来源主要靠每年的机动地承包,情况十分窘迫,直接影响到全村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的进行都因为村集体无经济收入而搁浅。薄弱的集体经济无法支撑村里较大的跨越发展,,村里规划几年的巷道绿化、老年协会、村东门楼、通乡路、提灌站、池泊排泄设施和防护栏等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缺乏而难以开展。
(三)精神文化落后制约发展后劲
1、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在文化技能方面,普遍存在对新事物、新技术认识不到位现象,学习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2、村民精神生活质量低。村民文化娱乐设施极为缺乏,全村没有公共活动场所。村里无法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村民文化娱乐生活几乎为零,村民聚在一起时均是靠喝酒、打牌、打麻将度闲暇时间。
3、对脱贫致富缺乏信心。部分村民认为发展产业就是要大力扶持并帮助高价销出才能增收、外出务工就是要联系稳定单位挣高工资才能脱贫、精准扶贫就是要给钱给物才能致富。“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及浓厚的乡土观念,狭隘自私软弱愚昧的小农思想严重制约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
(四)基础设施落后制约
1、巷道设施不完善。村主巷道绿化、亮化、硬化工程未实施,导致村民出行不便,特别是主巷道绿化不到位,导致村民私自占路、乱倒垃圾、乱栽菜苗等,严重影响着村容村貌。
2、生产道路未硬化。村田间道路及大棚主路坑洼不平,特别是雨天更是泥泞不堪,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
3、南北池泊存隐患。村南村北两个池泊一到大雨天,由于没有完善的泄水设施,池水很容易溢出,对村里的道路和村民住宅都造成威胁。再加上池塘紧挨路边和村民住宅,没有防护栏,存在着安全隐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