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连续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和芝加哥等几个北美大城市举办电影学院会员和媒体影评人专场放映,《迭戈-罗斯》次周末的点映表现并不好,虽然这些场次不禁止影迷购票观看,但墨菲-斯坦顿这个名字对于奥斯卡评委们、媒体记者和职业影评人,就像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詹姆斯-卡梅隆一样,吸引力相当的大。
这直接导致点映出现了许多免费的观众,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票房收入。
十家点映影院,经过周末三天的放映,《迭戈-罗斯》收获28万美元多一些的票房,平均单馆成绩依然不够突出,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影片没有因为扩大上映一倍,单馆票房出现暴跌的情况。
新的一周圣诞节假期到来,不过《迭戈-罗斯》不会盲目扩大放映规模。
“在新年之前,影片都会维持在十家影院的点映规模。”
行驶的汽车中,比尔-罗西斯对墨菲说道,“这样的点映对于获得入场券来说足够了,也能让评委们和媒体记者看到影片,还可以防止较差的观众评价扩散。”
虽然观众口碑不是颁奖季的关键,但也能影响到一些人的投票选择。
“我跟卡拉-费斯交流过。”墨菲最近每天都会与卡拉-费斯通过互联网联系,“在大部分奥斯卡评委的选票回寄之前,《迭戈-罗斯》都会限定在二十家之内的影院放映。”
大部分评委往往一月中旬就会把选票邮寄回学院,也有少部分会等到最后的截止日期前才回寄。
《迭戈-罗斯》点映的时间太晚,必然会错过包括金球奖在内的大部分前哨奖项,这是一个劣势。
好在这部影片的媒体和专业评价足够好,否则没多少争夺奥斯卡提名的资格。
不过,影片也有一个优势,故事情节讲述的是八九十年代的洛杉矶,相当多一部分奥斯卡评委,都常年居住在洛杉矶地区,对那个年代的混乱应该都还记得,影片有可能勾起他们的怀旧情怀。
人一老了,都容易怀旧,恰恰奥斯卡评委堪称老头子们的俱乐部。
汽车一路向着圣莫妮卡商业广场驶去,今天在那里有一场《混乱之城》的蓝光限量版DVD签售活动,为了给后续的影片造势,墨菲需要亲自参加。
《混乱之城》虽然票房不是特别高,但随后的网络点播、租赁和DVD销售情况都非常理想,并且影片现在以8.7分的评分高居IMDB电影TOP250前五十名的行列,与观众口碑一般的《迭戈-罗斯》形成鲜明的对比。
面对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墨菲自己也分析了一番,《迭戈-罗斯》被诟病最多的地方,是平缓的叙事节奏和高潮迭起的情节转折。
这也是这部影片与《混乱之城》最大的区别。
虽然《混乱之城》被很多影迷吹嘘为很有内涵和思想性的影片,但有一点墨菲很确定,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其实影迷并不会真正去思考问题,因为影片的节奏太快了,根本没有像《迭戈-罗斯》那样频繁使用长镜头。
镜头简短,剪辑凌厉,情节不断转进,最后把剧情和观众的情绪一通推向高潮,这是《混乱之城》除去黑色元素外,最大的特点。
从这些方面来说,《混乱之城》就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电影,他自己哪怕被人捧为个性导演,实际上自己很清楚,依然属于典型的好莱坞导演。
其实墨菲对比思考过后,不难发现过往他的影片为什么能在北美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大行其道,那些影片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由于其倾向表现简单的喜、怒、哀、乐、爱、恨等情感,以及暴力、**等人类的基本行为活动。
这些电影在类型上已有定式,技巧上追求圆熟连贯、不露痕迹,观众熟知这类影片的套路,并从预期效果的实现中获得满足感,然后墨菲加入一些看起来很严肃很黑暗的主题,再进行适度的调整,以更加符合观众追求新鲜刺激的天性,而不是彻底推翻重来。
甚至,比之好莱坞的传统商业片,他更加追求节奏的紧凑,以不断变换和转进的情节与影像来吸引人,不需要人们动很多脑筋去思考内容,至少观影时这样。
这样以来,观众只需要跟着影片的节奏来走,黑暗与严肃的内容主要在观影之后产生思考,这与大多数观众观看电影时想要放松、追求直观刺激的心理需求是相符的。
其实不止是好莱坞的爆米花商业片,哪怕是他的这些主打黑色严肃以及写实的商业电影,其实往往都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简单的程式化了
好莱坞电影赚的钱有一半来自美国以外的全球市场,即便是他这样的导演,执导投资上亿美元的A级制作,也需要考虑影片面向全世界观众的时候,需要注重挖掘人性中普遍的心理和需求。
有一点墨菲自己也无法否认,纵观他执导的影片,全部忽略了一个国家独立的历史和文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