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国元弘十五年,天下承平日久,却因着大顺皇帝的病情乱象渐生。然而,这乱象也只是如在水中滴入一滴颜料,虽然色浓,但也要一圈一圈慢慢晕染开去,随着这晕染,再浓重的颜色,也渐渐浅淡。更何况,这颜料,还被人刻意的掩饰着。眼下又值新春,各地依旧是歌舞升平,处处笙歌,从省府衙门到百姓之家,全都沉浸在一派太平景象之中。
虽然天气还是很有些寒冷之意,但是从大年初三开始,大街小巷就都已经变得非常的热闹。别的不说,光看青州府的酒楼和店铺都开始营业了,小商小贩也挑着担子上街吆喝,各种各样的小吃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当然还有新年必不可少的庙会。大街上那不绝的人流,伴着互相道好拜年的招呼声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便可知晓这新春庙会的繁华热闹了。
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那些卖艺的杂耍……有人吞吐火球,有人掌碎石块,有几个人搭台唱戏,有几个人剑舞生风,自然也少不了说评书的,弹唱的,真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这两天的连续赶路,已经是把雪见闷得不行,可是急也急不得,没有飞机没有汽车连电动车都木有的年代,还是冰天雪地的,倒让她生出插翅难飞的怪异感受来。
这样紧赶慢赶,终是在午后到达了青州周宅。马车是直接停在侧门口处,自有小轿上来伺候。身边的下人们多了起来,但并不过分喧哗,至垂花门落轿后,早有小七娘和八郎扑了上来,雪见的眼圈,就突然红了。
规规矩矩的见过父亲母亲和几位姨娘,在外面买来的大包小包的东西送上。周母自然是手拉着雪见,边细细的问些路上劳乏,边不住嘴的说:“瘦了这么许多,可见是受了苦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倒让雪见生了许多的诧异出来,她自问并不是婆婆以上中的最佳好儿媳,何况这样的失踪事件,怎么都会生了不好的猜测和流言出来,自己的公公婆婆和几位周家姨娘都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怎么可能瞬间升华到如此高度?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周博的解释到位。
虽然不知道周博是用了何种春秋笔法,雪见却并不想猜测,她在不经意间回过头来,用眼角余光扫过自己的夫君,心里是一片感恩之心,感谢这一次的穿越,感谢让我遇到这个人,感谢从此我和他可以不离不弃。
问候过长辈和兄弟姐妹,雪见自然忍不住要问:“母亲,诚哥儿呢?”
赵姨娘轻拍她的手臂:“哥儿午睡未醒,贤儿正守着他。”
再也按捺不住那思念如潮,雪见借口路上劳顿退了出来,却急急往二娘所住院落而去。进得院门,三妮早迎了出来,歉意地道:“哥儿睡了,少奶奶是不是晚些时候再来?”雪见低声道:“我见人说话都悄悄的,就知道他睡了。”
“贤娘,小哥醒了吗?”雪见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就看到那个躺着睡得正香的粉团似的孩子。雪见一双大眼,立刻就亮了起来,又是谨慎,又是喜悦,如果不是怕吵醒了孩子,恐怕现在就要把孩子夺过来自己抱在怀里了。
“见过大兄,见过嫂嫂。”因为是午休时分,二娘只随便的穿了一身象牙白的及胸儒裙,水红色的丝带轻轻垂下,外罩一件绣鸢尾花滚了黄色金边的绸衣,托三郎及第的福,周家也可以穿丝着绸了。屋内暖如阳春,更衬得二娘的面色如玉,乌云堆的墨色青丝在脑后简单的绾绕起来,簪了一支白玉兰的玛瑙水滴簪,流苏垂在耳侧,更显得佳人容颜姣好。
此刻的二娘顺着雪见的目光落回到旁边的婴孩身上,光滑细嫩的脸上,立刻露出无限柔软温和的神情。
诚哥儿长得越发的粉嫩水灵了,和刚出生时完全不同,正是长得快的时候,都说这么大的孩子一天一变,如果在外面见到,真得认不出来是自己的儿子,想到这里,雪见的眼泪就如断了线的珍珠一般,扑簌簌落了下来。泪眼朦胧中,孩子甜甜的睡容让她打心眼里喜欢着,二娘柔柔的声音在耳边轻响起:“嫂嫂且瞧瞧诚哥儿这眉眼,长得有多俊,就跟大兄是一个模样呢。”
第二天清晨,雪见睁开眼睛,还好,是自己熟悉的房间,忍不住嘴角上扬着,唤进人来。小梅和小杏小梨都候在雪见的门口,待雪见一起床,便一起进来行礼。
想到马上就要去看自己的儿子,雪见笑了笑,穿好衣服走下床,小梅服侍着雪见洗漱完毕,就给她梳起头发来,然后拿起一支繁琐的镂空雀画簪子在她鸦黑的头发上比了半天,外面周博亦收拾齐整,笑着走过来到雪见的身边,伸手在梳妆匣子里挑挑拣拣,终于看中一支鎏金点翠的如意和合簪子,起身走到雪见的身后,将那支小梅犹豫不决的簪子拔下,轻轻的插上自己选的。
雪见在镜中左看右看,这古代的镜子,清晰度真是……好到让人无语。
周博在雪见的身后往镜子里看了看,微微笑道:“一笑倾人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