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奉上,希望您看得满意)
深夜,首辅府内,叶向高和韩爌两人正在紧急商量对策。
叶向高吹了吹茶叶沫子,轻轻喝了一口茶道:“韩大学士,这次东林有难啊。魏忠贤这伙人选的时间也太准了。杨涟和左光斗被去职免官,魏大中等人又被关在大理寺。高攀龙等人又刚好去了外地公干。看来阉党这次是谋划了很久,出其不意攻我不备啊。”
韩爌也浅饮了一口茶道:“叶首辅,你我职责所限,实在难以出面。但好在皇上以前说过,谁要是借助党争诬陷忠良,皇上必定下狠手惩治。如今,阉党正是借助党争,罗列罪名构陷忠良。你看,这件事我们怎样暗中推动一下?或许还有转机。”
叶向高看了看韩爌道:“大学士,你我都明白,如果暗中推动一下,你必惹大祸上身。而且,这件事如果继续扩大,势必造成朝堂动荡,那时恐难以收拾。如今小皇上日日操劳国事,较之以前已大有改观。此乃大明之福也,我等应该尽量帮助皇上稳定朝局才是啊。”
韩爌闻言默不作声,右手捉起茶盖,轻轻在茶碗边刮了两下,又将茶盖轻轻放在茶碗之上,沉声说道:“进卿(叶向高字),你我相识三十余年,经历风雨无数。你可曾有劳累之感?”
叶向高淡淡一笑道:“象云(韩爌字),怎能没有劳累之感呢。有时候,感觉这把老骨头随时都会散架。你我相遇之时还是满头青丝,昔年也是豪情壮志笑谈江山;如今华发满头,再想想过往,却如惊涛落地终究一事无成。”
韩爌笑道:“你啊,话虽如此,却是人老心不老额。皇上御书房内,有一幅字,上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老夫每每读之都如饮佳酿,皇上这是有大志啊。”
叶向高闻言哈哈一笑:“象云,你还不知道吧,皇上御书房内,前几日又挂了一首词上去,老夫读之,拍案叫绝啊。皇上的大志向可谓一览无遗。”
“额?说来听听。”韩爌有些好奇地问道,又顺手端起茶碗浅饮起来。
叶向高捻捻胡子,沉声吟道:“此词名为《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时“咣铛”一声,却是韩爌手里的茶碗掉到了地上。韩爌也顾不得满身的茶水,一把按住扶手站立起来,神色激动地说道:“大学士,这真是皇上所做?你可别蒙蔽老夫。”
叶向高把老伙计一把按回到座位上,笑着说到:“老夫亲眼所见,皇上乃即兴而作。傅山那个小娃娃本想把这词讨要了去,皇上却说,这首词谁也不准动,只能挂在书房内。”
韩爌闭上眼睛,摇头晃脑地不断重复着:“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好,好,好。”
过了好一会儿,韩爌睁开眼睛道:“进卿,皇上有宏图大志。我们也应该做点什么了。有些事,皇上不便出面,那就由我们来当恶狗吧。
老夫每每思及往事,都如鲠在喉,夜不能寐。皇上有大志,怎能如我等一样困于党争,徒耗年华。进卿,我意已决,明日朝堂之上,就由老夫撕开这桎梏。”
叶向高闻言大惊,正想说什么,却听老仆在门外道:“老爷,翰林院编修钱谦益求见。”
…………………………………………………………………………
听到猛如虎说孙祎之死疑点重重后,朱由校便在屋里来回走了几圈,脑子里依然一团浆糊:孙祎如果真是自杀,倒也能解释。可如果是他杀,这事该怎么解释?阉党,东林,包括漕运总督崔文升都有杀他的理由。到底是谁下的杀手?他们这么做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这时,信王见一个小太监进来上茶,便说道:“我不要茶,你帮我弄点糕饼来。对了,别偷吃啊。昨天那个人就因为偷吃,被我撵去扫地了。”
朱由校一听,似乎想到了什么,便说道:“傅山,你去把这两年吏部,有关漕运官员的升降职表给我拿来,就在第一个书架第二格;由检,你去把各地漕运管辖地图,拿给我看,在第三个书架第三格。”
不一会儿,两人便把资料拿了过来,朱由校很容易的就查找到了崔文升的名字。在看了写举荐信的官员名字后,他随后又把当时的吏部尚书名字翻了出来。他皱着眉头将这几人的名字写了下来,再让傅山去查这三人的详细资料。
这时,信王已经在地图上,将漕运管辖的主要路线图标注完毕,朱由校又立刻趴在桌子上查看地图。然后他将京城去江西的所有道路,都用线连了起来。然后把这些道路所需耗费的时间,分别标注在纸上。
信王说道:“哥,你标注时间是为了什么?”
朱由校说到:“你我都知道,这次是阉党诬陷东林。可现在的情况对于东林很不利,不管阉党是否诬陷,事实情况就是赵南星确实开具过一个通关文书。这是属于严重渎职和越权的行为,这个事情已经无法改变。这事被阉党大加利用,也是东林自身的原因。
我不想帮助谁,我只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我也要想知道,朕手下的这些官员,平时都是怎么蒙骗我的。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得找到一些有理有据的东西,让当事人看清楚。第一,我不偏袒谁;第二嘛,你们不能蒙我。”
这时,傅山已经翻到了资料,他将几本册子拿了过来道:“皇上,小的查到了。写举荐信的那个郭尚友,为人评价极高,韩爌大学士都曾经数次称赞过他,现在调动到山东潍县为官了,额对了,潍县是他的故乡;
时任吏部尚书张问达,天启元年(1621年)冬为吏部尚书,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皆经其手。天启三年(1623年)初加少保致仕。这崔文升的官员调任令是天启二年签发的,正好在其任期内。张问达其人风评也不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