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弃城东奔,到被来兴儿的一番话说动,决意返回长安,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在皇帝看来,却好似过了一年那么漫长。来兴儿的话一针见血,戳到了皇帝心中的软肋处:是啊,即连自己这个身居东宫多年的太子都要仰仗着宦官的拥立才登上了皇位,李承宏依靠着吐蕃人的扶持做个傀儡皇帝,又有什么好指责的呢?所谓的民心,不过像是天上飘着的朵朵浮云罢了,它既能托付起他这个正宗的皇帝,在吐蕃人的武力挟持下,自然也能托付起李承宏这个傀儡皇帝来。
如果不是来兴儿及时指出这一点,皇帝自己都能想像出,在不远的将来,中土将一分为二,一部分归在洛阳的他所有,而包括长安在内的另一部分广大土地上,百姓们将尊奉李承宏为他们的新君。真要是形成了东西分治的局面,再想恢复到统一,可就是一年两年内能够做到的了。
联想起这种可能性,皇帝几乎是整夜未眠,经过反复斟酌,终于在第一缕阳光在东方天际浮现时,做出了立马移驾返回长安的最终决定。及至听到消息,于承恩匆匆忙忙赶至御帐,想要力阻皇帝收回成命,在他眼前出现的却已然是军营内一派整装待发的热闹景象了。
既然已无法阻止皇帝返回长安,惯于见风使舵的于承恩随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迈步进帐,自告奋勇地要率军为皇帝移驾返回长安充当开路先锋。皇帝见于承恩的态度发生了不可思议的转变,不再一力主张自己迁都洛阳,十分高兴,当即诏准了于承恩的请求。
如此一来,于承恩从率军将皇帝从东奔的半路迎往陕州神鹤军营中驻跸,至皇帝移驾回长安时亲率五千兵马充做先锋,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也完成了自己人生中堪称最华丽的一次变身,由一名遭到皇帝猜疑的弃臣,转而几乎代替了护驾东奔的吴弼,成为了皇帝最为倚重的亲信重臣。
当皇帝的銮驾浩浩荡荡行至长安城东门外的灞水岸边时,皇帝突然想到了什么,传命停驾,差人将来兴儿唤来身边,不叫一人跟随,要来兴儿引着自己,竟朝埋葬着夏嬷嬷的那处高冈走了上来。
自清明那日,景暄带着来兴儿和锦屏二人在此祭奠夏嬷嬷,至今,不过仅仅过了有大半年的光景,夏嬷嬷坟前的蒿草就已经长起了一人多高。来兴儿默默地引着皇帝,上了高冈,来到夏嬷嬷坟前站定,冬日的寒风刮过,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打了个寒战。
“如果没有夏嬷嬷,朕恐怕至今还不认得你来兴儿是何许人也呢。”皇帝木然一笑,仰面感叹道。
来兴儿原以为皇帝路过灞水岸边,想起了夏嬷嬷葬身于此地,唤自己陪他来坟前凭吊夏嬷嬷,却没曾想皇帝一开口就回忆起了他与自己往日相识的经过,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应答,只凝视着夏嬷嬷的坟莹,默默点了点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