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也没想着要大富大贵的,只想着在这个年代,安安稳稳的活下去就好了,所以就算是现在元青跟着她念书,成绩很不错的,杜月也没要求元青要去考举人,步入官场的,有一句话不是说悔教夫婿觅封候么,虽然没让元青考举人了,但是元青可是考了个秀才回来的,毕竟家里有个秀才,家里所有的田地不所赋税全减,但也是减了一半的,少交一个的赋税,那家里就多点粮食的了。
刘家庄这些学子中,杜月从最开始教来的,加上元青,就已经有五个秀才的了,这把族长笑得整天见牙不见眼的了,直说自己就是有眼光,这下就算是直接死了,他也无撼了,见了老祖宗,他脸上也是有光的。
那考上了秀才的几个家人,全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杜月备了一份大礼的,杜月知道,这些人的日子其实也不算特别好过的,所以杜月也没收他们的礼,而且那束修还是跟最开始的时候一样,都是五斤粮食一个月,这让村人更是感激了。
所以杜月在这个村里的威望,已经可以跟族长相比的了,每当族里有什么大事的,也让杜月去帮出出主意啥的。因为在这村里的威望高了,所以杜月在村里建的腐竹作坊就算有人眼红了,也没人敢找事的,就怕自己一找事,村里大部分人要把自己赶走的了。
毕竟村里可是有好多人的小孩,都在杜月的名下念书了,除了最开始的一批,每年都有家长送小孩进来,杜月已经有三批学生了,但是每批学生,她都是分开来教的,祠堂的地方早就不够了的,村里出地出人力,杜月自己掏钱,在村里另建了一所学堂,村人更是感激得很。
村人自己的孩子能读书了,每个妇人回娘家的时候,跟自己娘家人一说,那些人听到才五斤粮一个月的,就都想把小孩送到这里来学习,杜月觉得自己拒绝不好的,就找上了族长,毕竟最开始的时候,可是由族长提议办学堂的,但她也只是答应教本村里的学生,可没有答应是教外村的学生的,而且本村的学生已经够多的了,再多的,杜月认为自己也管不过来的。
族长就出面,说了,只有本村的孩子,才可以五斤粮上学的,外村的人,如果想来上学的,那可以,但是要按城里的束修来收的。村人看族长都这么说了,回娘家一说,那些人都不干了,要是和城里一样的,那还不如自己送到镇上的学堂得了。镇上的学堂,可比城里的要便宜些的,一个村学而已,竟然还说要跟城里一样。
有些外人也取笑,都是泥腿子的,还念什么书的,但是自从村里一下子出了五个秀才后,也没有人再提的了。现在村里人在外面,都觉得自豪得很,别人问是哪个村里的,都会很自豪的说出自己是刘家庄的。哪个村里能一下子出那么多秀才的,能出一个两个的,都算祖上冒青烟了,所以也不怪村里人自豪的了。
虽然杜月的学生多了,但是杜月还是按以前一样,每天也只上半天的课,剩下的时间,杜月都是做着自己的事的,要是一整天都要教书的,杜月自己也不乐意的了,杜月在现代可是享受着双休的,都习惯了上五天班,休息两天的,虽然这个时代里没有星期天啥的,每天除了年节,都上课,好在每天只得半天,杜月就当另外的半天是休息的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