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镇不小,一千户人家沿河而居,亦不大,走上一圈也就一个时辰的光景。
所谓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喜好听闲话,是街坊邻里永远最擅长,也最热衷的事情。
福仙绣坊这么一出当面捉奸,果然不出赵锦之所料,没多久便人尽皆知。更甚者,没两日县城里便来了几个收缴赋税的差爷,陈老爷本以为又如原先一般糊弄糊弄塞点银子便过去了,只这会子几个官差竟是油盐不进,愣是将账目本缴了上去,又没几天,福仙绣坊便跟霜打的茄子一般蔫了。
而张三嫂子的处境亦没好到哪儿去,亲眼看到那一幕,且身边还有“证人”所在,不容许她扯赖皮矢口否认。她是最好面子的,宝贝弟弟的丑事让她的面子再也挂不住了,只好天天拿着藤条抽了张景荣之后便躲在屋子里唉声叹气。
几日后的早市上还对这天大的丑事津津乐道。
“嗳,听说你是亲眼瞧见那事儿的?”
王氏得意洋洋:“那是,可别羡慕我,当下我也是吓得一愣一愣的呢!谁曾想过会有这样子的一码子事,平日里也见着张三嫂子与她弟弟,那瞧着也是清白人家呀!竟然……啧啧。”
“是呀,本以为福仙绣坊掌柜的两口子恩恩爱爱,也就贪小便宜些,还算夫妻一条心,谁知竟是同床异梦,真真可笑哈哈哈……只是,你说那小婢子为何无缘无故前来报信?这点倒是奇怪。”
“有什么可奇的?定然是那对吝啬夫妻平时苛待她了,十三四岁的姑娘最是受不得气了!”
俞莘子挽着她胳膊笑嘻嘻地说:“锦姐姐,这下可好了。想想那日陈夫人上门来砸场子的情景,真是作威作福。福仙绣坊总算倒了,三河镇就数我们家绣坊了,可算是老天有眼。”
赵锦之明明应该同样高兴,只是怎的也笑不出来,她点点头。又瞥见张三嫂子挽着菜篮子,听着热议纷纷,张三嫂子脸一黑,扔了千挑百选的菜帮子,低头匆匆折返了。
总算将这些个杂碎的事儿都拾掇干净了,赵锦之沉默着与俞莘子一道回到了绣坊,只是俞莘子一提起不知该为胡员外家要的一批手绢,香囊绣些什么花儿时,赵锦之才忽然想起来些事来。
香囊!
这几天一直忙里忙外,还费劲心思应付些人,竟把燕然要的香囊给忘得一干二净。
幸好燕然倒也再没提及过此事,怕是连她自己都给忘了。赵锦之一边安慰自己,一边招呼俞莘子将已经绣好的香囊拿几个过来瞧瞧。
赵锦之本打算偷工减料,直接拿成品塞给燕然得了。只可惜翻了半天竟没找到个中意的,且她也担心聪明如燕然,若一眼看穿,自己这不是弄巧成拙?
想着,赵锦之只得叹口气,幸得今日半天闲,便跟着俞莘子一道坐在绣室,绷着块天青色绸缎开始一针一脚往上绣。
难得专心致志地做些绣活,可前堂总有从福仙绣坊来的绣工前来询问,赵锦之进进出出应付着,直到天色近暮,才算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香囊绣完整。
赵锦之将香囊合拢,线绳一抽,对着粉紫的天幕晃荡了半天,明明方才做的时候心如止水,这会子却开始打退堂鼓了。
既然燕然自己都再没提起,那么她为何还巴巴地要把香囊送到燕然面前?倒显得自己过于在乎她了。
赵锦之想了半天,牙一咬,罢了罢了,既然自己已允诺下来,便得把事儿做好,再说,前些天燕然也没少帮衬着自己。若不是她的这些消息,怎么可能为赵锦之出如此大的一口气?瞧着这份上,赵锦之也得好好感谢感谢人家。
想到这里,赵锦之再没有犹豫,提着香囊便往聚月楼走。
站在聚月楼门前一探头,赵锦之便一眼瞧见燕然,垂着头在柜台边上拿着支小羊毫快速写着什么,时不时抬一抬头与人客套客套,显得精明而世故,一如当日在京城初见到她时一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