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是每个制片人和导演的义务和责任。
因为拍电影是个流程很严谨的工作,如果不按照预期规划拍摄,会影响后期制作和上映档期,甚至还要投入更多资金去堵漏洞。
但是再强硬的导演,也未必能够控制住所有的“不安分”的演员。
更何况李志凡自己就是个不安分因子,面对演员们一些“自由发挥”时,只要不影响整体和细节,不违背原版中的立意,随便他们发挥。
其实在异世界的原版《无间道》拍摄时,也遇到过很多演员“自由发挥”的问题。
譬如说陈永仁和黄Sir第一次在天台见面这场戏。
剧本里的台词是:“都九年了,老大。”
但是梁超伟却把它改成了:“明明说好是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就快十年了老大。”
两者一对比,后面这句的力度显然要比原来强很多,而且情绪发挥也更饱满,不但说出了陈永仁作为卧底的厌倦和无奈,同时也给续集故事留下了很好的发挥空间。
同样是这一场戏,在李志凡的表演也是按照改过的台词进行。
但是他本来想像原版一样去演,但演完一边后,却觉得这样并不符合自己的状态,于是又加入了一些颓废和惰性在里面。
尤其是最后“就快十年了老大”那一句,李志凡完全是一种“拜托,放过我”的哀求感,并没有像原版梁超伟那么大声。
而在之后的台词上,李志凡脸色突然一变,那种“哀求感”更是突然一收,一副“你欠我钱”的样子,拽拽的对黄Sir这个上司说话。
两种感觉切换,亦正亦邪,卧底的形象瞬间到位。
这样一来李志凡的形象更加像一个已经习惯了自由散漫生活的古惑仔。
虽然减弱了警察的一些味道,但更能深层次的说明他卧底生涯中收获的心酸。
《无间道》的后期很简单,因为没有什么大特效,镜头的运用在拍摄时就已经完成,只有剪辑、配音、配乐和字幕工作。
其实按行业属于只有两部分,剪辑是一部分,剩下的都叫“包装”。
《无间道》的配乐,也是经典中的经典,李志凡做电影一向是独立制作配乐,从来不需要外人插手,是照搬原版,还是改新的配乐,完全凭他自己的想法。
而《无间道》这样的电影,李志凡只换了两首纯音乐,其他都是依然使用原版。
两周之后,第一部的后期全部做完。
李志凡暗暗松了口气,总算是有一部成片了,于是赶紧把这第一部交给赵奕铎,全封之后再转交给中影,由中影方面向广电提交审核。
……
十二月来临,各路贺岁片都开启了庞大的宣传模式。
今天是这部剧定档,明天是又是这部剧发宣传预告片,只有《无间道》迟迟没有消息。
网友们怀揣着两种心态——既急着想看,又不希望粗制滥造。
就在这种心态之下,官方突然宣布:《无间道》将定档1月1日。
这个消息一出,立即炸开了锅。
“这么快就上映了?感觉又没拍多久啊!”
“是啊,不过我已经不怀疑李志凡的功力了,就看这部电影能拿几十个亿吧!”
“1月1日?哈哈,好日子,正好元旦和女朋友一起去。”
“不对啊?我听说剧组那边还拍着呢,这1月1日能上映吗?”
“是啊!我看了几个参与演员的行程,基本上都要在剧组待到明年二月份,这一月上映是怎么回事儿?”
“……”
这一问题一出,自然不是一个人或是一小撮人觉得不对劲,而是所有人都觉得不对劲。
连院方都有些怀疑,是不是搞错了?广电那边到底有没有弄明白?是不是李志凡的《无间道》?该不会又是什么山寨片,这次直接顶着《无间道》的名号出来上映吧?
广电那边自己也有些懵,再看看密库里的电影——没错啊?就是李志凡演的无间道啊?片长101分钟,再看结局,是很完整的一部电影啊?
但广电内部另一批同志则是很明白缘由,因为一开始《无间道》立项审批的时候,就是直接立了两部,后来又提交了一部,包括剧本审核等一系列下来,目前在广电立项审核通过、剧本审核通过的《无间道》,是三部!
一次性就递交了三部,并且能明确要拍三部曲的,恐怕也只有李志凡了吧?
很多电影就算是有长篇原著撑着,都不敢保证拍完第一部还能接着拍第二部,万一口碑不行,市场效果没达到,那不就砸了吗?
而李志凡这种套路,连广电都是数十年来没见过的奇葩,独一份。
不过在看了剧本之后,广电又放心了,第一部还是纯港片味道,其中加入了一些回归元素,第二部的内容直接就是表明中英对抗中电影所要表达的观点和立场,红色味道更是很成功的融入到了电影各方细节中——至少从剧本上是这么看的。
而面对最后递交的第三部的剧本,广电方面就有些放水了,对其中一些涉黑的细节,也直接通过——因为在广电看来,这三部曲的结局是好的,离场是鲜明的,是阳光的,是红色的,且这第三部又是前传,既曝光了香江在回归前的混乱和不堪,又对比了现如今的美好,过审要比前两部容易多了。
殊不知,李志凡已经决定放弃原来的想法,打算按照异时空《无间道》三部曲的顺序上映,而第三部依然保持原来的风格。
因为第三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第一部少部分的前传和多半部分的后传,故事分割线是陈永仁死前六个月和死后十个月的故事。
如果先上映第三部,结果观众看不懂,影响最后上映的前传篇票房不佳,可谓得不偿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