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姜山把郭珍妮送上了地铁,然后他才坐车来到北京电影学院面对接下来的北影四试。
北影导演系的四试是集体小品,要考整整一天的时间。
集体小品跟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小品’还是有些区别的。
小品,拆文解字‘小的艺术品’。
广义小品包含种类很为广泛,在散文中还可以指篇幅较短的文学样式,但狭义的小品一般是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
小品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这其中以‘喜剧小品’大家最为常见。
陈佩斯和朱时茂在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吃面》,使得小品正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
这一改变影响到了不少影视院校,他们针对自家考生选拔的方式同样做出了相应的改变。
这其中绝大多数院校都把集体小品当做表演系排差的工具,在第一轮中就刷掉了大部分考生。
一般表演系的流程是分组、抽签、五分钟构思,然后直接上台表演。
北影导演系的集体小品要考一整天,目的不一样,自然选拔的方式过程也不一样。
今年导演系的考核要比往年严苛太多,也许是跟生源质量有关系,导致进到导演专业第四轮面试的仅有五十六名艺考生。
早上八点,导演系四试集体小品正式开始。
候场、分组,老师按照考生考号顺序,八人为一组将五十六名考生分为了七组,姜山被分在第五组,组里一共六名男生两名女生。
大部分考生他都没什么印象,只有一个男生姜山似乎有见过他,当时他好像在第二轮面试时跟自己分在了同一个组里。
“既然是一个组的兄弟姐妹,大家先互相认识一下吧?我叫姜山,来自牡丹江。”姜山看了一圈儿组里的成员们,见没人率先开口,他第一个站出来做起了自我介绍。
话说完,姜山又看了眼他们,整个小组里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太一样,有几个考生很明显是以那个男生马首是瞻,一直在看他的眼色。
“你好,我叫瞿韦。”有些印象的男生开口介绍起自己,紧接着剩下围在他身边的三男一女这才依次介绍起自己来。
“我叫孔佳。”娃娃脸的女生率先开始了自我介绍起来,剩下的三个男生紧接着这才开口道。
“我叫……”
“我叫……”
对面有五个人,姜山同剩下的二位互相看了眼,不由得紧皱起了眉头,姜山心中已经隐约有了点儿眉目。
这是要打算一开始就抱团了吗?
来不及姜山细想,台上的领队老师开口让各小组派出代表抽选小品题目了。
“瞿哥,你去抽吧?”
瞿韦身边的人将他抬了出来,四人不约而同地地选择了他作为小组的代表。
姜山等人也没太多表示,只是代表小组抽签而已,于是几人点了点头。
“那就我去抽题了。”瞿韦笑了笑,有些神气地走向了讲台,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
因为已经看出他们在组自己的小圈子互相抱团,姜山等人心底不免感到有些无语。
这么说吧,导演系集体小品除了考验考生的故事构思能力外,它还在考验整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如何从一个词扩展到一句话再到一个故事,其中还要把角色分配到位,这个过程中需要整个团队的努力。
这时候考生不是写故事,也不是讲故事,而是演故事。
正因呈现方式是演,所以这个故事必须是能落地的、可实现的、有可信度的。
专业点儿来说,集体小品老师要考察‘未来的导演们’对“假定性故事”的还原能力。
为什么后世一些电影剧情稀碎,没有半点儿可观赏性?
其根本原因就是故事剧本的底子太薄太漂,根本无法落实在舞台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