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吴琼思前想后,才想出来的一个好办法。</p>
大周是没有明确的科举制度的,但其实地方和中央,通过考核来从下层平民中录取官员的现象一直都有。</p>
科举制度的诞生,只差临门一脚了。</p>
可以预测,如果没有自己的出现,武稚想要皇位坐得稳,必定要推行科举制度,从平民间选拔官员,形成新的贵族团体。</p>
但历朝历代重视科举,却把这个跨时代的新制度,给越跑越歪了,尤其到后面八股文取仕,那不是选拔官员,是选书呆子,还是那种只会背文章,毫无科学素养,满口仁义道德,却从内到外都透着腐烂气息的书呆子。</p>
仅有少数,是真正的人才。</p>
至于科举到底有没有用,那肯定是有用的,尤其是刚出来的时候,武则天时代,为了对抗李唐旧贵族,大力推广科举,考的内容极其接近现在的申论,都是从实际问题出发,来考验一个人的办事能力。</p>
而不是看你儒家经典背的多不多,文章诗词写的好不好看。</p>
唐朝科举中,像什么盖房子,计算税收,如何修通水利,以及一大堆的常识性的问题,当然没有现代申论那么的复杂,但也是难能可贵了。</p>
这样的取仕方法,自然是能够选拔一大批的聪明人,有真才实学,能干事情的人。</p>
武则天就是靠着左手屠刀,右手科举,将占据了华夏统治地位接近上千年之久的世家,贵族,硬生生的拔了根。</p>
从此以后,平民贵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君王手中的一把利剑。</p>
而吴琼要做的,就是调整世界线,将科举考试所重视的儒家经典给淡化,考那些经义本质上就是思想品德,政治审核,但个人能力也同样重要。</p>
况且,行测和申测就已经涵盖了思想品德和政治审核了,最主要的是,行测,申测中,有许多的关于数理化地政史语的内容。</p>
吴琼也多少有点厌学,经历了填鸭式教学的中国人,谁敢举手说自己不厌学?</p>
但厌学,不代表吴琼否定中国的教育,事实上,华夏崛起,人人有责,而这个责,就是从学好数理化政史地语开始。</p>
灯塔国的快乐教学,不也教废了许多灯塔国底层的贫民百姓吗?精英子弟,不照样拼命学习,谁在接受快乐教育呢?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凡事要辩证地看。</p>
总归一个觉悟一个目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p>
至于说老百姓没钱,如何参加科举考试,只能说尽力而为了,吴琼也不指望短时间内,就让老百姓人人都读书,人人都考试,那不现实,但能多一个是一个。</p>
况且等农业改革之后,百姓们越来越富有,情况当然就会大为好转的。</p>
而且还可以通过改良造纸术,印刷术,来降低读书的成本,总之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p>
“当然,开科举考试,也不用太着急,等形势好一些,对付了那些藩王之后,再逐步实行,毕竟你才刚刚登基,虽然现在有了点威望,但还是要仰仗那些旧的勋贵,现在开科举,就把勋贵给得罪了。”</p>
吴琼说完之后,武稚笑着点了点头:</p>
“朕也是这么想的,再等等吧。倒是还有一件事情,朕觉得有必要与你说一说,长河郡主昨日来找过朕,她央求朕,希望看在她是朕的宗族长辈的份上,允许洛清郡主与天牢里的李广胜见一面。”</p>
吴琼听到这话一愣,随后一拍脑袋:</p>
“我把李广胜忘的干干净净!他在天牢还好吧?”</p>
“过得不错,专门房间,有人打扫,每日换洗衣裳不说,顿顿饭食都有肉。”</p>
武稚呵呵一笑,说道:</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