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书院,农学院。
此时天色如霁,紫霞尽染,夕阳沉沉。
刘备、诸葛亮二人在客房里相对而坐,正在交流一天下来的所见所得。
刘备对诸葛亮甚是喜爱,与他交流的时候也是格外坦诚,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钢铁厂制度……工人的团结……革新精神……”
刘备一说起来钢铁厂,口中话语便滔滔不绝,许久都没有停下来,脸上更是一直带着兴奋之色。
而诸葛亮则是静坐聆听,时不时的询问一些关键问题。
有些问题刘备能够立刻解答,但有些问题刘备听了之后,也是愣住,思索片刻之后仍是无法回答。
比如诸葛亮问了,那些工人的福利待遇如何,受伤之后如何治疗,若是伤残了如何安置,年老之后如何赡养等等。
刘备不能回答。
首先是福利待遇,刘备在钢铁厂干了三四天了,也没见到发工资,只偶尔听过什么‘物资按需供给,按计划分配’之类的话。
具体是什么,刘备就搞不明白了。
至于受伤工人如何治疗,伤残工人如何安置,年老工人如何赡养,刘备就没有具体调查了。
只不过,按照刘备的想法,受伤工人当然要给予妥善治疗,伤残了也应该由工厂养着。至于年老工人,应该由子女进行照顾才对。
但这些都是刘备自己的想法,刘备没有调查,所以没有发言权,对于诸葛亮的询问也只能摇头。
倒是诸葛亮,看到刘备摇头之后,微微一笑的开口了。
“很多事情,都是善始容易,善终困难。有发展,就有衰落。有上升,就有下降,这是再自然不过的道理。”
诸葛亮轻摇羽扇,语气儒雅随和,令人如沐春风。
但他每句话,确都蕴含诸多哲理。
“对于一些新兴事物,我们不光要看它刚开始兴旺发达的时期,更要看到它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落衰亡的时期。”
“工人们现在有干劲,有冲劲,愿意奉献和奋斗。那以后呢?他们的未来,如何长期得到保障?光指望某种制度,或者是某个英明的管理者,是不切实际的。”
“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制度会被人为修改,英明的管理者也会堕落腐化。而越先进的制度,就越容易变质。”
诸葛亮进一步给出解释:“就好比一个政权,贪污腐败、鱼肉百姓,已经是烂到骨子里了。正因为它烂,因此它几乎没有什么再往下堕落的空间了,反而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
“而一个崭新的、无比理想化的政权,正因为它崇高、廉洁、神圣!所以它的下降空间就异常大,堕落起来也犹为迅速。一旦没有相应的办法进行强力约束,很快就会腐化变质。”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为什么一些古圣先贤提倡中庸,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还说‘过刚易折,过柔则靡’,无非是提倡一个度的把握。”
说到这里,诸葛亮看向了刘备。
“你说的一切,都很好。包括先生讲的一切,也都很好。但这些崇高的理想,过于先进的制度,是不是太依赖于人性的真善美?”
“当圣人很累,当个好人也不容易。反倒是当庸人、当坏人,要简单的多。一个人越是圣贤,他受到的污蔑和指责、谩骂就越多。一个人越好,受到的坑骗、陷害、利用也就越多。就如同一个扇子有正反两面,一群人也总有好坏两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