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一两分吧,巡抚衙门的标兵可不是那些混吃等死的绿营老弱病残,都是精挑细选的精壮,担负押解钦犯的任务,丢了人犯是要杀头的,岂能不枕戈达旦,昼夜警惕,四十个人啊,还都装备了鸟枪弓弩,难,难,难啊。”周师爷摇着头,又叹了几口气。
“那…… ”管家欲言又止,心道既然没有胜算,为何不阻止他,不过这个问题没说出口,就算有一份胜算也要去尝试,反正这滔天大祸是刘彦直这帮人惹来的,就算赔上性命,也是他该的。
林素在舱里听到他们的对话,心中一阵黯然。
船家升起了船帆,起航了。
……
进京只有一条官道,刘彦直星夜兼程,换马不换人,按照他的估算,一天能走三百里,但是事实并没有那么顺利,马匹的耐力不能和人相比,一匹马连续疾走几十里地不休息的话就会废掉,果不其然,其中一匹马就被他骑的筋疲力竭,倒地不起,口吐白沫,眼见是不行了。
刘彦直抛下了这匹马,他还有两匹马可以糟蹋,继续赶路,只是把速度稍微放慢,除了大小便必须下马之外,吃喝都在马背上解决,到了打尖的地方,就给马匹喂最好的精饲料,顺便打个盹休息片刻,养精蓄锐。
此时正是公历七月初,雷阵雨不断,清末人口暴增,江东算是中原腹地,村落密集,官府每年都会征徭役修整官道,所谓官道,就是宽阔一些的土路,用石碾子压过,讲究点的撒些碎石子,但是下过雨之后依然泥泞难走,道路上有明显的车辙印和马蹄痕迹,以及大队人马走过的脚印,刘彦直一方面靠打听,一方面靠追踪印迹来确定押送车队的路线。
他看到熟悉的车辙印就知道没跟丢,而且队伍已经不远了,前面的道路延伸到山谷之中,如果是战争时期,这儿就是设伏的好地点。
刘彦直勒马停下,胯下战马已经被他摧残的差不多了,汗水淋漓,焦躁不安的用蹄子在地上刨着,似乎预感到什么危险的存在。
忽然,巨大的轰鸣传来,少顷后是稀疏的枪声,不是新式快枪的声音,而是老式火绳枪在发射,刘彦直精神一振,换了一匹马,从皮袋里抽出步枪,猛夹马腹,大喝一声:“驾!”。
可是当他冲到谷口的时候才发现,道路已经被放倒的树木和大堆乱石挡住,战马根本爬不过去,他只得下马,背着一支枪,端着一支枪爬上去观战。
山谷里正在进行一场战斗,交战双方和官军和义和团,官兵遭遇地雷伏击,被炸死炸伤了不少人,残余人马缩成一团,长矛手护着鸟枪兵困兽犹斗,他们的背后是一辆囚车,林怀远披头散发坐在囚车里,惊恐无助,面无人色。
官军是巡抚衙门的标兵和马快,都是精挑细选的好手,用的家伙也是最好的,精铁打造的鸟枪,强弓硬弩和腰刀长矛,而义和团的装备就差点,只有少数人用的是红缨枪,大多数人拿的是削尖了头的标枪,但他们有高人指点,并不以卵击石,而是不停的投掷标枪袭扰。
官军人数虽少,但意志顽强,武器精良,长矛手护着鸟枪兵不停地放枪,但他们的经验还是不够丰富,没掌握三段击的战术,发射完一轮就忙不迭的装铅子火药,用通条猛捣,一个个汗流浃背,紧张的手都在发抖。
刘彦直并没有贸然参加战团,他得先分辨敌我,当他看到半山腰上站着的那位义和团大师兄的时候,心中了然,举枪射击,一枪一个,正在装填鸟枪的官兵应声倒地,义和团趁机冲了过来,官兵的防线瞬间崩溃,当官的带头就跑,剩下的人也拼死向谷口逃去,义和团们显然不打算放过任何活口,捡起鸟枪冲他们的后背开火。
惨叫声不绝于耳,刘彦直心中不忍,这些官兵都有妻子儿女,何必赶尽杀绝,但他没有阻拦,这种时候妇人之仁要不得。
片刻后,战斗结束,山谷里硝烟弥漫,血腥扑鼻,地上躺了几十具尸体,几个端着鸟枪的拳民虎视眈眈地看着刘彦直,枪口有意无意对着他。
“不要鲁莽,那是本座麾下大将,前来助阵的。”半山腰上那位身穿赭黄袍,头顶红巾,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瘦长汉子喊道,拳民们立刻收了鸟枪,冲刘彦直行礼。
刘彦直保持着戒备,走上前去先检查林怀远的情况,除了受了点惊吓,安然无恙,他拔刀砍断了囚车的木栏,但是林大人手脚上的精钢镣铐也打不开,腰刀劈上去火星一串,连个印子都没有。
山坡上那位爷前呼后拥的下来了,走到刘彦直跟前,伸手虚扶了一把,道:“爱卿甲胄在身,免礼平身,来人呐,赐座。”
刘彦直眼皮一翻,心说我也没打算跪你啊周老师。
“叫我朱三太子。”周嘉睿附耳低语道。
刘彦直愣了三秒钟才回过味来,拱手道:“谢太子殿下赐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