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崇祯:重征天下最新章节!
官军的大营就扎在黄河大堤以北数十丈外,众人在深夜中举目南望,却见一道黑黢黢的山岭横亘在眼前。待走近再看,哪里是什么山岭,原来就是高达数丈的黄河大堤!
朱由检也早听说过黄河是一条“悬河”,今日才算亲眼得见。在数十名皇城警卫团战士的严密保护下,他与卢象升沿着堤上的一条小土道攀上陡峭的大堤,放眼向南眺望。
只见此处河面宽约两里,河水早已结冰,正应了老人家在《沁园春?雪》中所描述的:大河上下,顿时滔滔。但冰面却比大堤外的地平面高得多,至少高出两丈。对面大堤上隐约有点点灯火闪动,想是叛军也已站上大堤。在两道高耸的河堤之间,便是冻得坑洼不平的大片冰面。
朱由检与卢象升便沿着大堤巡视,刚走出没几步,突然脚下一松,哗啦啦一声,一大块堤石瞬间崩落,翻滚着坠下河道,差点没把朱由检也给漏下去。卢象升忙一把拽住朱由检,惊出一身冷汗道:“陛下小心!”
朱由检也吓了一跳,半晌才回过神来,不禁双眉紧锁道:“这道堤坝也太不结实了!恐怕夏季洪峰一来,这里就有决口的危险。”
卢象升听了苦笑道:“何止夏季,这条黄河一年到头皆是水患,两岸百姓深受其苦!”
正好朱由检也想了解一下黄河在明代的情况,卢象升在任大名知府时,没少率兵进入河南境内剿贼,对黄河比较熟悉,便请他说一说黄河。
卢象升慨叹道:“黄河发源自陇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在上游河水还是清的。自从向北进入宁夏,绕过沙漠复折向南,沿途携带大量泥沙,谷深流急,浊浪滔滔,黄河故此得名。拐过风陵渡以后,黄河进入平原地区,流速骤减,大量泥沙沉积于河床底部,把河床逐年抬高。高到一定程度,自然要漫过河槽,形成洪水。此患自古有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就纷纷沿黄河筑堤,其后迭经汉、唐、宋等代修葺,终于连成一体,是为黄河大堤。
“堤坝固然能阻止河水溢出,但随着河床不断抬高,堤坝亦越筑越高。如今黄河下游河床普遍高出堤外地面一丈以上,有的甚至高出三丈,故而黄河又称‘悬河’。这条河就盘踞在附近百姓头顶上,一旦溃坝决口,人尽成鱼鳖矣。而且春季有桃花汛,夏季有夏汛,秋季有秋汛,到了冬季还有凌汛,每次汛情都来势汹汹,闹得人心惶惶。”
“那黄河是不是经常决口?”朱由检忧虑地道。
“回陛下,正是。”卢象升道,“历史上黄河决口无数次,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因下游河道彻底淤塞无法下水,而彻底改道一次,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尤以周定王五年、西汉元光三年、王莽始建国三年、北宋庆历八年这四次改道时间最为长久,形成了数条黄河古道。
“南宋建炎二年,为阻挡金人难下,宋军在滑州掘开南大堤,黄河水遂南流夺淮入海。淮水本来水量就大,加上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淤塞河道,更是决口频发。自本朝立国以来,平均一年二决口,水患远超历代。一旦决口,泛滥所至,一片汪洋。远近村落,半露树梢屋脊,即渐有涸出者,亦俱稀泥嫩滩,人马不能驻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