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崇祯:重征天下最新章节!
听又有官军来援,“老”马守应一下子来了精神。 ((<<在这两天的攻城战中,他只让贺一龙、贺锦、马进忠等人出兵,自己的兵力却很少使用。因为他素来用兵狡猾狠辣,也很了解自己的手下,知道他的“营”主力最擅长骑战,攻城并非所长。
此前虽然关宁铁骑也出城作战,但身后总有扬州城做为依托。现在终于来了可以野战的官军,他们可是被挡在流贼连营之外的,如果战而胜之,一来可获实利,二来可更加确立自己在流贼中的威信。况且据手下禀报,这支官军骑兵仅有三千人左右,如此“肥肉”哪能不吃?
因此老让其他三位领继续攻城,自己则立即率领本部精锐骑兵三万,浩浩荡荡地杀出连营,直奔官军而去。
这三万骑兵,是老的“老底子”,全部都是“”人。其时“”并非一个清晰的概念,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用来泛指唐代以来安西一带的“鹘”人,“”实为“鹘”或“纥”的俗写。
但自唐宋以来,尤其是蒙元灭南宋,统治中国以后,由于海上贸易的达,大量中东地区的商人来到中国。<?<这些人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但也有信奉基督教、犹太教的。中国的老百姓对这些人缺乏了解,认为他们都是一路人,便笼统地称其为“”。
由于蒙元执行民族等级政策,包括“”人在内的民族被划分为第二等级的“色目”人,地位高于“汉人”与“南人”,所以这部分人在中国境内迅繁衍。其后基督教、犹太教在中国逐渐式微,但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却越来越多,一些汉人也改信伊斯兰教。由于伊斯兰教教规严格,信徒生活习惯与普通老百姓迥然不同,所以这些改信伊斯兰教的的汉人也被称为“”。
因此“”其实是个民族与宗教信仰混淆在一起的概念。真正有中东血统的人,后代亦有不再信奉伊斯兰教的,比如大名鼎鼎的郑和与铁铉,史料中均不见明显的有关其信奉伊斯兰教的痕迹。当时的“”人中便有“官到五品必反教”的法,因为这些人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浸淫的是中华化,读书越多,伊斯兰教义便越难以占据他们的心灵。
而“老”手下这三万人,全部生活在甘陕“”聚居区,向与当地汉人不睦。 <〔马守应起兵造反后,利用宗教信仰的强大力量,很快把这部分人招至帐下。这些人本来就好勇斗狠,又对宗教有着狂热的信仰,所以战斗力在流贼中屈一指。
不过杀出连营之后,老却现对面的官军似乎并不想向自己起进攻,而是在连营外逡巡,看起来是想找块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老心中略松了一口气,暗想这股官军肯定没有扬州城内的那支骑兵能打。于是立即大吼一声,命令部下向对方起冲锋。
骑兵对战无非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的硬碰硬对冲,另一种是草原游牧民族擅长的游走迂。但对面这支骑兵十分奇怪,明明老这边已经起冲锋,颇有地动山摇之势,那边却既不迎战,也不撤走,反倒是原地立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