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承志等人露出不满的神色,认为谢瞳看了唐军,特别是轻视了河北节度使的战斗力。
王道勋却道“贤侄所言甚是,朝中之人大都认为我军必胜,特别是颍州军,大都认为剿灭黄巢之日可待,忘记了当年黄巢纵横中原之时,他们仍在吃奶哩!”
谢瞳笑而不语,他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并非他没有自己的想法,而是压根儿就不能出来。
王道勋道“贤侄有何打算!不想为国效忠,上阵杀敌么?”、
谢瞳心道“来了”,他很想做一名军人,上阵杀敌,报效国家。但他更想的是解救黎民苍生。问题是,同胞间的厮杀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无论谁当天下之主,受益的都是那些高大阀门,铲除不了阀门士族,谁当皇帝都没有意义。
谢瞳道“非是谢某不想报效国家,而是实在有难言之隐,还望大人赎罪”。
王道勋脸上的不悦一闪而过,任何人都能够看出他的失望不是装出来的。他端起酒杯道“无论贤侄如何打算,始终是婉茹的救命恩人,来,大家喝一杯”。
谢瞳刚端起酒杯,王婉茹忽然道“父亲,谢大哥他伤病未愈,还是不要喝了吧!”
王道勋虽然没有强求,但是仍瞪了王婉茹一眼。
谢瞳无奈,再次干了一杯。
这顿家常饭很快就结束了,毕竟不是什么大型的宴会,谢瞳拒绝王道勋的邀请,使得晚宴很快结束。
谢瞳刚起身要回去,王道勋忽然叫住他,道“贤侄先莫走,随我到书房一趟。”
王婉茹焦急道“父亲,谢大哥有伤在身,有什么事不能明天嘛!”
王道勋怒道“婉茹你越来越不像话了,男汉子大丈夫受伤算什么,你一个姑娘家在这大吵大闹,成何体统。”
王婉茹在不敢作声,她偷偷了瞧了谢瞳一眼,深怕父亲对谢瞳不利。
谢瞳若无其事的笑了笑,随着王道勋来到他的书房。
二人分宾主坐下,早有仆人端上了热茶。
王道勋轻轻啜了一口茶,道“我不知道是该叫谢瞳还是谢阳,你非是贪生怕死之人,为何不能报效国家呢!”
谢瞳沉思了好一阵,才缓缓的道“谢瞳志向亦不在国家,而在于黎民百姓,解救黎民百姓的唯一办法就是削弱阀门士族的影响力”。他不敢铲除,而只是轻描淡写的了削弱。旋即又道“如今大唐孱弱,宦官当道,百姓如入水火,起义揭竿四起,不论谁为天下之主,百姓依旧民不聊生。始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无论谢某是否加入唐军,始终改变不了寒门难以入仕的局面。谢瞳要的就是让平民百姓有出将入相的机会”。
王道勋尚是首次听到如此新鲜的政治见解,他虽然为一介武将,但已涉及到政治斗争的边缘。他顿了一顿,道“贤侄,你志向远大,我不可否认,但你将如何实现你师门的远大目标呢!你现在是平民一个,一无所有,在政治上毫无影响力,凭什么挑战屹立了百年阀门政治。靠你的武功,还是什么?”
谢瞳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虽然有着明确的目标,但却找不到实现目标的方式,他无奈的摇了摇头。
王道勋道“我来告诉你,你需要权利和力量。有朝一日,你有了权利和力量,才有机会和氏族阀门叫板,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谢瞳觉得王大人不无道理,问道“敢问大人,如何获得权力和力量呢!”
王道勋见谢瞳终于不再冥顽不化,他一缕胡须道“获取的方式不外乎几种,一是三公钦入途,二是捐官从底层爬起,三是入军立功。这三中方式中,第一种最为直接,按仅限于你痛恨的阀门氏族子弟。第二种是比较慢的,往往需要几十年,有可能究其一生都无法触及权利的中心。第三种最为见效,也最为危险。如能立得大功,则可平步青云。”他慢慢的讲述完观,一边喝茶一边观察谢瞳的变化。
谢瞳亦想过参军,只不过参军还需要从底层爬起,等到真正掌握大权,已不知道多少年。他问道“敢问大人,从普通士卒到一方节度使,大人用了多少年?”
王道勋终于大笑起来,他越来越感觉到眼前这个年轻人有趣。道“我自十六岁从戎,始终在北方抗击突厥人,二十岁升为队长,二十五岁升为营长,因在伊犁一役独挡突厥狼军两天两夜,破格提升为参将,三十七岁从参将提为将军,掌河北官兵,同事受封为河北节度使。直至今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