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麟的神色有些不悦,虽然傅方也是一品顶戴。但不过领着御前侍卫的差事。自己这个提督军门再不会打仗,也用不着一个御前侍卫来教吧?
“那就再派5000人上去吧!”心里虽然不快,但是面子上可不敢显露出来。谁不知道这些在随军的御前侍卫是皇帝的耳目,定期会给皇上递密折的,写什么连僧格林沁和赛尚阿都不知道!
……
夜色和雨幕笼罩下的芙蓉山一片漆黑,目力所及,只有十来步之遥。这样的天气实在不大适合交战。但是芙蓉山的明清两军,却谁也不肯后退,都冒雨摆出来大阵准备打堂堂之战了。
韦绍光身穿红袍,手按腰刀。带着十几个亲兵,立在一个临时搭起来的高台上,下面站着一排擂鼓手,人人面前摆着面皮鼓,都是从余万清军中缴获的。在这个深手难见五指的雨夜,也就只能用锣鼓指挥作战了。
和清军一样,韦绍光也给部下开出了赏号,每人两块大洋,斩首一级赏十块大洋。明军的嫡系部队是不用敌首论功了,但是郑洪麾下的杂牌军还是要割脑袋论功的。
刚才这一战,割下来的清军头颅就有上千级之多!另外还有近千清军被俘,可谓大获全胜了。
“韦大人,各营列阵完毕,请指示!”
参谋陆毛峰带着些许兴奋的声音响了起来,和北路军下的大部分官兵不一样,他不是洪门兄弟出身,而是清远县的士绅子弟!他父亲早年中过举,后来入读国子监,走了门路得过州县官,不过明军打过来的时候已经致仕归籍。因为舍不得家中的千亩良田,只好遣子随军,所以有个秀才功名的陆毛峰就给发到韦绍光手下当参谋了。
韦绍光大声下令道:“擂鼓,冲锋!”
与此同时,向荣却没有下令冲锋。他的兵在山坡下面列阵,明军是居高临下,占了地利。所以他决定先取守势,待挫动明军锐气后再反击。
“结阵!坚守!”
听到山上的喊杀声传来,向荣也拔出腰刀大声下令。
“杀清狗!复大明!”
第一波冲锋是由手持长矛的明军发动的,约莫有1000人排出密集的三列横队,人手一把三米多的长矛――这种长矛就是细竹竿上套个矛尖,再便宜不过的武器。所有的长矛全部向前平端,好像一堵长枪组成的城墙一样从高处压了下来,他们的阵形是模仿明军洋枪队的,几乎是肩膀挨着肩膀冲锋。
而等待他们的,是同样持着长枪的清兵,不过清兵排出的是纵深较大的六列横队,也不像明军横队那么密集。但还是摆出了长枪如林,阵如城垣的架势。两下相交,犹如两座城池互相碰撞,矛尖戳入人体的嚓嚓嚓嚓的声音渗人地不断响起。间或还有几声撕心裂肺的惨叫,而发出惨叫的却多是清军!原来明军使用的竹矛虽然价格极为低廉,但是非常长!岭南本就多竹林,毛竹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明军北路军就用其中较细较长者插上矛尖当作长矛使用,长度一般都超过三米。这样长度的长矛在冷兵器时代一般都是用来对付骑兵的,用来打步战的话就很难舞动的,只能结成阵势一"bo bo"冲击。
“鸣金!”
听到惨叫声传来,韦绍光就知道第一阵冲完了,赶忙下令敲锣,让冲阵的长矛兵撤回来重新组队。
“藤牌兵,上去护住长枪!”
向荣则趁着这个机会调整自己的部署,他已经发现明军长矛的长度比自己部下使用的长枪要长一些。虽然近战格斗的时候非常不利,但结阵冲锋的威力却很大。如果不让藤牌手上去保护自己的长枪兵,让明军再冲几阵自己的部队就要垮了。
“擂鼓!再冲!”
韦绍光大叫着下令发起了第二阵冲击――在大部分情况下,步队交锋往往也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反复冲杀,才能分出胜败,现在的战斗不过是刚刚开始罢了。在一阵雷鸣般的鼓声中,又是近1000名长矛兵平端着三米多长的长矛往山下猛冲而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