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我有皇帝分身最新章节!
就在有人怀念,有人纠结,有人不怀好意,有人敌视,有人猜测朱子龙到底有没有出事,等等等等,各种情况错纵交杂在一起的时候。
大明京城最近一个月来,却是有诸多个流闻在流传,据说是从宫里和群臣中传出来的。
其中,一条最为盛行,和受人争议关注。
这条传言是,皇帝一年不醒,恐仙游不知归期。此仍吉兆,然国不可一日无君,更何况是一年无君。于是,百官中有意,以大明江山为重,立请一位监国出来主持大局。
等皇帝醒来,监国自然撤消。
(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大明尽管有内阁处理国事,大体上皇帝那怕不在也没太大关系,就像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一样。
但是,内阁毕竟在家天下的大环境下,名不正,言不顺,皇帝和管事的是必须要有的。
这一点,支持的势力会有不少。
比如说,东厂和锦衣卫,太监集团,皇亲国戚爵贵集力,心向帝王的军队,支持皇权的读书人和百姓等等。更有朱家军力挺皇室!
所以,当年张局正那么吊炸天,也不可能废帝自立,就是这么个原因之一在其中。
仅然如此,暂时选出一位监国,就是必须的了。
一般来说,历朝历代,监国人选大多都会是太子。
《国语·晋语一》:“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君行,太子从,以抚军也。”
《史记·晋世家》:“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
《旧唐书·高宗纪下》:“庚申,上以服饵,令皇太子监国。”
然而,现在的情况太特殊了。太子才一年,还在吃奶呢,他怎么可能做的了一个国家的主?
让一个婴儿当监国也是在开超级玩笑,再怎么开明的支持者,恐怕都不会认为一个吃奶的婴儿,能管理的了国家。
于是,现在的情况就有些诡异了。
太子过于年幼,无法直接监国。勉强监国也得有人帮忙才行!
那么由谁来帮忙,太子进行监国呢?
这才是百官和百姓们,争议和关心的一个地方。
早早在内阁里让朱子龙拉拢的人,以及投靠过来的一些官员,以及朱家军大部分人(特别是暂时的当家人林双儿),自然是力挺其中一个提议,那就是,太子监国,然后由皇后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始于汉朝,当年刘绑死后,汉惠帝不理政事,吕后临朝。)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国君去世后,如果继位国君年纪幼小,可以由国君的母亲辅政。
但是根据宫廷的规定,官员不得直接观看和接触太后,所以辅政的太后一般坐在国君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国君谈论政务。
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国君,或未来国君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中国的历史上,这种事件出现过多次,并不是清朝才有的传统。
中国最早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秦国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公元前306年,十七岁的秦昭王继位,其母宣太后以儿子年幼为名,开始了长达41年的摄政生涯,并由此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河。
宣太后在这40多年中,始终是秦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形成了秦国上下只知“有太后、穰侯、高陵、华阳、泾阳,不闻其有王”的局面。
又如:汉惠帝不理政事,吕后临朝。汉殇帝出生不过百日就继汉和帝为帝,皇后邓氏以皇太后临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