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少年又补充道:“可是父亲,即便刘谌能够完成一统大业,蜀汉也以大汉正统自居,可终究他们并不是正真的汉室正统啊!”
中年男子摇头苦叹道:“大汉从奸贼曹丕篡位那一刻起就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刘备所建的蜀汉虽说不是汉室正统,可是再怎么说也和我们一个老祖宗啊。”
“父亲,刘备就是个伪君子,若不是咱们祖上孝献皇帝认他为皇叔,给了他这个认祖归宗的机会,天底下那么多汉室宗亲,哪里有他后来的发展。”少年有些恼怒的说道。
原来,那中年男子并非旁人,正是汉献帝刘协与其皇后曹节的玄长孙,那个少年则是他的长子刘都贺。
提及刘阿知,可能有不少人觉得没有听说过。实际上此人不仅在华夏历史上,甚至在倭国历史上也算是个有名人物了。
有史记载,公元289年时,刘协的玄孙刘秋在山阳国袭爵为山阳公。而另一个玄孙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像已生,便召集族人商议,决定率其家族东渡扶桑。
之所以刘阿知会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源于此前的曹魏甚至东吴都与倭国有相互遣使往来,当时很多权贵已经对于倭国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做这样的决定到也不算太意外。直到公元289年5月1日那天,不久后,刘阿知便率领他的儿子刘都贺、舅舅赵舆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离开华夏本土,飘洋过海,几经艰难,最终抵达倭奴国。被当
时的倭奴国王赐号东汉使主,并让其定居在高市郡桧前村。
再后来,刘阿知在倭奴国内部皇位争夺中立下功劳,被继位的国王升为藏官,赐予大片食邑。其家族也越来越大,分部在了倭国各地。如今倭国的史书上还尊称刘阿知为“东汉使主”,其子为“都贺王”,并被赐姓为“汉直”,其子孙后裔后来又被分为大藏氏、坂上氏、原田氏、高桥氏、丹波氏等数十氏,而其旁支也分别被赐姓坂上、大藏、
原田,繁衍至今,发展成为日本的望族。
即便是在后世,至今仍然有不少坂上、大藏、原田三姓后人到华夏祭祖,其中不少人专程到修武,也就是这个时代的山阳国寻根谒祖。如此算来,说华夏人是倭国的老祖宗也不算为过了。
至于刘都贺与刘阿知之间的谈话内容,就又涉及到了一个重要人物,那就必须要从数十年前说起了。想当年汉献帝刘协退位,曹丕称帝后封其为山阳公,分封了一万户人作为山阳公的封国。而且山阳公的地位列在诸侯王之上,山阳公向皇帝奏事时不必以臣自称,接受皇帝的诏书时也不需要下拜,还可以
按天子的车辆、服饰标准进行祭祀。
不仅如此,山阳公的宗庙、祖先、祭品也保持汉朝的制度,以浊鹿城作为山阳公的都城。四个被封为王的皇子,都降为列侯,其嫡长子有世代袭承山阳公的权利。所以说汉献帝刘协既是个悲情人物,也算是个幸运人物。因为除了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外,他也是东汉皇帝中第二个活过五十岁的主了。后世更是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刘协是华夏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皇
帝。
当然,说到这里,就要特别说明一点。曹丕篡位后并没有如传言那样毒杀刘协,至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传言,完全是刘备为自己登基做皇帝而铺垫。
真正的刘协不当皇帝后,利用当年在宫中跟御医学习的医术,在做山阳公的同时,和皇后曹节一起做起了悬壶济世的郎中。他们四处走乡串村为民医疾治病,深受百姓爱戴,民众敬之如父母。后世在焦作一带的民众为了纪念他,不仅盖了献帝庙,而且还形成了许多有趣的民俗,如焦作民间叫外公、外婆为“魏公、魏婆”。端午节、中秋节流行“娘瞧闺女”。在农村针灸、拔罐从不收费,对中草药可赊可欠,但从不还价等民俗都与刘协夫妇有关,据说这是汉献帝留下来的千年老规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