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九年以来,大明内忧外患非常明显。饥荒、战乱、兵变,一系列的问题,都在恶化大明王朝的财政。
作为肖图白的分身,崇祯也算是半个穿越者,自然是对于财政问题异常敏感。肖国白在外开府建衙,投资实业用以开源的话,崇祯分身受到体制的束缚更大,所以在节流方面下功夫。
从崇祯八年尾开始,皇帝开始裁撤宫廷宦官内侍的人数,平均每个月裁撤3000人。连续三个多月,宫中实行裁撤了将近1.3万名宦官、宫女,每月可以节省2万两的开支。
除此之外,崇祯九年初的“山西大饥,人相食”、“宁夏饥,兵变”两场的祸患,皇帝的处置相当的漂亮。
除了免灾区90多个县三年税收之外,更是直接敞开内库,拿出200万两款项,用于赈灾和支付宁夏镇官兵的欠饷。
而历史上,朝廷仅能拿出1000多两的赈灾款项,根本是杯水车薪,徒然造成灾区至少有数十万人饿死惨象。
由于此次朝廷赈灾的力度空前给力,先是令灾区当地府库及时开仓放粮,接着又在天津港购买了50万石的粗粮、咸鱼等等救灾物资输往灾区,使得山西的饥荒还未发展到“人相食”那个地步。
历史上的宁夏镇的兵变,士兵先是扣押宁夏巡抚王楫,以此要挟朝廷补发欠饷,但是最终要挟未能达成目的,士兵无奈逼迫杀巡抚造反。之后,虽然兵变风波虽然平息,但是却也杀戮了数千人以上,使得宁夏镇士兵进一步与朝廷离心背德。
这一次对于宁夏兵变的处理方案是派出了钦差,同意补发宁夏镇每名士兵30两饷银,将历年欠的军饷一笔勾销。事实上,宁夏镇到底欠下多少军饷没有人知道,但是这个镇向来是闹饷兵变最积极的一个。正是因为到底欠下多少军饷向来是糊涂账,所以一次发30两,将以往欠下的军饷一笔勾销,以后就没有旧帐可翻。
当然了,宁夏闹饷的士兵也不过是讨要个三两五两银子,解决家庭燃眉之急便可。因此,皇帝给宁夏镇上万名官兵每人一次性发30两银子,不由使得士兵高呼皇恩浩荡。
两场危机的化解,都是从皇帝私人内库中拨款。而内库的银两充裕,主要是来自于总顾问衙门皇庄拍卖所筹集的现款。
此时的皇庄已经卖掉了350多万亩,大约获得了5780万两的银子。不过,由于北方地主们家中地窖藏银耗费过剧,不少地主对于购买土地,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皇庄拍卖价,也开始屡创新低。
大明朝其实有个比较尴尬的问题,一年的生产总值规模达到了30亿两白银之巨,但是由于市场上的货币不足,整个大明商品经济市场流通的白银大约只有2亿两,远远不足以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此时,大明朝大多数的商品交换,还在用铜钱作为货币,甚至部分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还停留在以物易物的阶段。
当然了,如果有信誉被市场接受的纸币,倒是能够解决货币不足的燃眉之急。然而,大明朝的宝钞早在明朝中期,已经成为废纸。由于市场不接受持续贬值的宝钞,到了明末宝钞已经彻底废止。而张居正的改革之后,大明开始进入了银本位为主的金融体制。
因为大明市场上流通白银数量的严重不足,总顾问衙门的庄田拍卖生意虽然还在持续进行,但是拍卖的价格却是屡创新低。剩下的土地,平均每亩的价格降低至10两。估计这剩下的70万亩皇庄田地卖掉,再获得五六百万两银子,就是极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