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可有佳句?”
雪棠似乎受到了现场郁闷气氛的感染,在李琅沉吟之时便发言催问,且面色不渝。
作为一个长袖善舞的青楼女子,她本不该如此无礼。
李琅是一个热血流转的年轻人,不是老成持重的政客,且他头脑中带着不少跟这个时代不合拍的后世思想,所以他有时候做起事来,往往异于时人,对后果缺乏考虑。
当然,有时候他也能考虑到后果,但并不以为意。身上的热血一旦上涌,他即使明白,也常常会一意孤行地蛮干。
在某种心境驱使下,李琅突然心念一动:
作诗或许能为回归计划画上一个相对较为理想的结局。
……
主意初定,李琅当下也不扭捏,他冲着独孤雨燕遥遥长揖为礼:
“小娘子为国出降,功在社稷,必有千言万语需要倾诉,可惜欲语言无声。不如这样,在下替小娘子作上一首诗来,献给大唐所有执甲将士,一表小娘子此刻的心曲,可否?”
独孤雨燕木然点头。似乎对她来说,现在什么都是无所谓的了。
这时贵客区那个老态龙钟的白须锦服老人突然出口道:
“代出降公主作诗献给大唐将士,有点意思。老夫很有兴趣听听。”
一个都快进棺材的人了,声音却依旧洪亮。
“如此,在下斗胆献丑了,不当之处,还请阁下不吝指正。”
李琅向锦服老人遥遥行礼后,即刻环顾四周神色凝重吟道:
“金钗坠地鬓堆云,自别长安帝岂闻。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诗文中不但描叙了一个和亲公主的幽怨悲戚,凄楚欲绝,更是代和亲公主质问大唐将士:
社稷安危,你们这些大男人们无力承担,却让我一个小女子挺身护国,要你们这些人还有什么用?
而且,诗中还胆大地包含着对皇帝的隐隐不满。
一诗既出,众人错愕震骇,大堂鸦雀无声。
……
真正的好诗就是这样的,需要的不是华丽辞藻,而是最恰当的描述,溢于言表的真挚情感。
诗文本身不能打动人,打动人的是诗文里面包含的感情。
独孤雨燕嘴唇扇动,充盈在眼眶的泪水终于如溃堤的洪水滚滚而流。热泪倏地滑过脸颊,心剧烈地抽疼。
独孤雨燕自从听到让她出降契丹的消息后,蓄积的眼泪第一次迸发出来。
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道出了她真实的内心。
惊讶、认同、敬佩……待众人再次看到李琅脚上的草鞋时,倒也不便随意生出鄙夷之心了。
“在下再代我大唐将士为出降公主作诗。”
见诗文能引起大家共鸣,李琅心境入题,加上对皇家的痛恨之情,更出于某种潜在后顾之忧的未雨绸缪,他更是不管不顾地于大堂中的一片沉寂中继续朗声吟道:
“一拓纤痕更不收,翠微苍藓几经秋。寒雨洗来香已尽,澹烟笼著恨长留。
可怜汾水知人意,旁与吞声未忍休。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
这首诗跟上一首诗交相唱和,用大唐将士的口气回应了出降公主的质问:
不是我们将士没用,而是有混账小人向皇帝呈献和亲之策,我们为此感到万分羞愧。
不过这两首诗都蕴含着一个相同的主题:对皇帝的隐匿不满。
这显然是不被容许的。
但是每个男人都有基因所决定的天生热血,遍流全身的热血一旦被点着,就会燃烧理智,焚毁恐惧。
何况盛唐还是一个崇尚军功、尚武好战的时代,不是后世李琅那个遭到强/奸时,还有所谓的社会精英名人建议不但不要反抗,还要双手给强/奸犯递上避/孕套的犬儒时代。
“好一个‘我是男儿为国羞’。”
第一声叫好声响了起来,来自独孤雨燕身后一侧。
那里不知何时坐上了一个面色苍白的年轻人,视线顺着年轻人延展,贵宾区条几后面站立的千牛卫陡然由原来的四个变成了二十几个。
那些比独孤雨燕多几倍的千牛卫军士应该是他所带来的。
叫好声正是从年轻人口中发出来的。
……
第一声叫好声很快得到了回应,先是一声,两声……一小片,一大片……终于满堂叫好。
杨承晖也在兴奋地拍手叫绝,现在他看李琅的眼神既膜拜又迷惘:这小子到底是什么人,实在捉摸不透。
“天郎道出我辈男儿心声。”
岑参一扫刚才的沉郁,也出言赞叹起来,转而高声咏叹: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三军得令讨匈奴,誓将报主静胡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岑参之言豪迈干云,充溢着男儿豪情,令大堂上的气氛更加热切。一时间堂上众人如一锅翻滚的沸水,跳跃激荡。
心情激动当然要开怀痛饮,雪棠连忙高声吩咐打杂的小厮:“上酒食。”
小厮又挨个地给每个案几端上酒壶酒杯和荤素菜肴。
李琅没有那么激动,使他激动的不是诗文,而是银子。他走去找牛延要银子。
“公子高才,在下右威卫长史牛延,有心结识公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