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见皇帝兴高采烈,忙接着奏道:
“小勃律为我安西四镇西南屏障,吐蕃与大食联军六万进攻小勃律,来势汹汹,小勃律必定国弱难支。若小勃律陷于吐蕃,就会严重威胁到我安西四镇。
唇亡齿寒,不可轻视,我军应即刻增援小勃律,而目前四镇总兵力堪堪三万七千余,陛下,臣以为,可令王忠嗣将军挟青海湖大胜之威,领率数万青海湖大军千里增援小勃律,痛击来犯之敌。”
李林甫这番话并非完全出于公心,而是意图借此机会调走王忠嗣这尊“大神”,他好趁机染指西南军权,剪除太子羽翼。
太子李玙是最李林甫最深的恐惧之一:
他十分清楚,如果皇帝暴薨,太子李玙即位后必然于他不利。
即使他死在皇帝前面,太子登基后也会报复他的家人,甚至可能给他的子孙来一个满门抄斩,让他李氏一门的香火就此断绝。
所以,在朝内,李林甫无端构陷,屡兴大狱,以动摇太子东宫之位;
在朝外,李林甫在极力打压东宫派系之人掌控兵权的同时,也需要时时刻刻都能形成一个有利于他的整体军事格局,以应对朝廷中的任何不测局面。
最好他能直接或间接地掌控京畿周边军镇的兵权。
李林甫虽然从未领兵杀敌,但他不但出身千牛卫,而且直到去年,他还在手掌兵权。
开元二十六年正月,李隆基命李林甫领陇右节度副大使。同年五月,李隆基又命李林甫兼领河西节度使。只是在天宝年初改易官名时,皇帝把他的节度使职权全部给免去了,只补加了一个光禄大夫的衔头给他。
为此,李林甫一直想要重新拿回兵权。手中无兵,心中总是难安。
之所以很多人认为政治非常肮脏,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
无耻的政客们可以把任何事情都变成争权夺利的工具和筹码,为了争夺权力,谋害对手,他们不会顾忌道德和良知,更不会理会国家、朝廷和百姓的利益。
李林甫正是这样一个政客。
公主和番契丹,李林甫能把它用来构陷太子;李琅的回归计划,李林甫能把它用来胁迫李琅为他办事;
那么,吐蕃和大食联军合击小勃律,李林甫当然也能把它用来改变各军镇现有的势力格局。
……
“爱卿所言甚是,中书省政事堂即刻拟旨,着王忠嗣火速领兵增援小勃律。青海湖大军委与皇甫惟明统率,并诏旨皇甫惟明,令他尽快攻克石堡城。”
其实在接到塘报时,李隆基心中就有了增援小勃律的决定,所以李林甫一开口,他便当即准奏。
李林甫再次奏言:
“陛下,突骑施酋长自莫贺达干在前安西四镇节度使盖嘉运率领的安西军援助下,于碎叶城击败吐火仙可汗,于怛罗斯城击败黑姓可汗后,一直骄狂自大,不服王化,企图自立可汗。
此次吐蕃、大食联军进犯小勃律,自莫贺达干任由大食军过境,不曾出动一兵一卒予以阻截,反心已显露无疑,朝廷可令寄身河西的十姓可汗阿史那昕前去统领突骑施诸部。”
“朕准奏,何人可以护送阿史那昕前往突骑施就登汗位?”皇帝点头道。
去年,时任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盖嘉运奏请朝廷册立阿史那昕为突骑施十姓可汗,阿史那昕之妻为交河公主。
但突骑施实际掌权者自莫贺达干深孚众望,并放出要在半道截杀阿史那昕的风声,故而阿史那昕不敢前去就汗,至今依旧滞留在大唐河西军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