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篆,虽然说是一种起源于楚国的字体。
但是在春秋中后期到战国时期,这种字体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蔡国等南方诸国。
著名的越王勾践剑上,那“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铭文,就是用鸟篆刻写的。
不过在之前出土的曾国墓葬之中,都没有发现鸟篆的痕迹。
不管是后来的曾侯乙墓,还是前面的曾侯舆、曾公求,乃至其他陪葬的贵族大臣墓中。
出土铭文大多都是一种融合了楚篆的中原大篆。
这枚铜戟上的铭文,可以说是曾国墓葬中发现的第一个鸟篆。
而且根据内容来看,似乎还和曾国没有什么关系。
“吴王子光之用?”陈翰疑惑的又念了一遍。
他可以确定,这几个字基本没有认错。
鸟篆虽然相比较其他大篆,颇有些冷门。
但是目前出土的使用鸟篆的青铜器也不少。
越、楚、吴的都有,而且数量庞多,得有个二三百件吧。
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越王勾践剑和王子午鼎。
恰好的是,这枚铜戟上的“吴、王、子、之、用、”等字,在之前出土的青铜器上都有存在,属于是已经被考释破译了的。
唯独那个“光”字,是陈翰根据大篆和楚篆,自己猜测的。
为什么他猜这个字是“光”呢?
因为他看过出土楚篆中的“光”字!
对比这个鸟书铭文,两个字整体的字形是没有变的,只是用鸟形代替了笔画而已!
更为重要的是。
他看到的“光”字楚篆,是在学校里上课时,听老师讲的。
当时是在上一节铭文鉴赏的课,老师拿了一个楚鼎上的铭文,来和同学们谈论这篇铭文背后的历史。
而这篇铭文,讲的便是楚昭王和吴国的故事。
老师在课上,专门将铭文中的“光”字单拎出来讲解了一番。
所以陈翰才印象深刻!
那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当时铭文中的“光”字,指的是吴王阖闾!
阖闾还没有继位的时候,原称公子光!
21号墓中的这个铜戟。
如果陈翰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吴王阖闾在继位之前,制作的一把武器!
“吴王子光?”陈翰喃喃道:“这应该是阖闾的自称。”
“在非吴国人的眼里,吴王的身份是不被承认的。”
“所以在他国史书上,阖闾都是被称为公子光。”
“但是他自己肯定是不这么认为的,他的祖父寿梦效仿楚国,逾越称王,到他已经是第三代了。”
“在吴国国内,他肯定是认为自己是王子,而非公子。”
阖闾在继位之前,文献一般都称他“吴公子光”,但是不代表人家自己也是这么叫的。
这就像楚国刚开始称王那会,中原诸侯是根本不认的,都是称呼楚国君主为“楚子”。
在各国史书里,也都只是记楚国为子爵。
但是楚国依旧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的,各君主去世后谥号也都是王,而非公、侯。
后来吴国的国力强大了,也觉得自己行了,就学着楚国,也逾越称王。
毕竟吴国一直都是在和楚国之间大战,对方是王,自己却不是,那也太跌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