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时候,男孩情窦初开,但他或许也不懂爱是什么,只是照着电视、书本上的台词,磕磕巴巴的说着他还未理解的话。女孩更不懂了,只知道身旁已经恋爱的姐妹说过“被告白,心跳加速了,那就恋爱吧”.那时没有什么情投意合、门当户对,只是觉得你很好,我喜欢。十年后,女孩回忆当时,那时的心跳或许只是期待和紧张吧。步入青年的男孩,不再像情窦初开时那么青涩,有了物质的加持,追求的花样也不断翻新,不计较什么身份和人品,有的还是喜欢。女孩的要求也随之升高,还时不时的会“耍些花招”,还美其名曰考验。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没了之前的肆意妄为,女孩也开始审视已婚的姐妹。加上周围人的催促,“再不结婚,可就真剩下了”,一句话男孩女孩都慌了阵脚,开始不断相亲。从那之后,没了喜欢,只剩合适。
爱情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可仍旧停留在想的阶段。也是,我不是学者,不是智者,更不是那些自诩能直视人心的心理学者,只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小公务员,怎么可能想的明白,看的透彻呢?当然,这也仅限于我,不能代表公务员这个大群体。
不懂爱情的我,也仍旧停留在单身阶段,而且一停就是好几年。我就好像年久未用的机器,某项技能已经完全失效。机器年年都会检视保修,我也一样。我还是反复在想,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以至于现在被冠上“大龄剩女”的名号。不管是工作之余的聚会,还是逢年过节的回家探亲,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待我介绍后,都会迎来两句已经听了无数遍的话“结婚了没?有没有对象?”“多大了?”待我全部否定再说出年龄后,相亲、介绍对象的话题筏子就被自然而然的打开。
要是桌上再有那么几个热心肠的大姐大妈,那你就要做好准备了,“不体谅父母”、“太过挑剔”、“要求别那么高”等等,你自己都不清楚的理由就贴在了你的身上。如果这时你再解释一句“我没有,只是不喜欢,没眼缘”,那桌上的气氛就会达到鼎盛,迎来新一轮的“讨伐”。现在想想,听的最多的还是那句“现在的社会,喜欢不重要,重要的是合适”。合适...合适吗?我不懂了,合适什么时候变得比喜欢容易了呢?
话说回来,我也不是没谈过恋爱,依稀记得初中时也被好几个男生追求过,还收到过现在想想都还会脸红的情书。当时的自己可能是真傻,好死不死的把情书带回了家,塞在被褥底下。第二天,它就被握在自家老太太手里,没有训斥,也没有想象中的臭骂。老太太只是拿着它,看着自家大女儿,也就是我那个貌美如花,还品学兼优的姐姐,“她还能收到情书,还真是稀奇!”额...现在想想,我宁愿当时被她大骂一顿,然后开启轰轰烈烈的初恋,也不至于无疾而终,让它胎死腹中。
初恋发生在高中,如果说恋情从告白开始,分手结束,那或许是我的初恋。可是,也只存活了四五个月。为什么分手...可能只是在大学图书馆的某个下午,猛然觉得他对于我来说,只是感动不是感情,那又何必浪费彼此的时间。一条简单的分手短信,他也没有过多的纠缠。不过,那天我还是哭了,或许分手和哭,就像咖啡和方糖、奶茶和珍珠一样,早就成为彼此不可或缺的东西。
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可是为不将就努力挣扎着的男男女女,也不在少数。他们始终相信,冥冥之中应该有一个他或她,还在等着她或他。亦或是他和她,心里永远在等着自己在意的那个人回来,携手走进恋爱的殿堂,婚姻的坟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