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言整合夔东十三家的消息很快传开,引发了三方的轩然大波。
一方是孙可望,他并非针对于夔东十三家的投楚,而是担心苏言的势力越来越膨胀,眼下几乎是全面碾压自己了。
他现在能够保全云贵二省就已经是烧高香了,广西落入楚军手中,他们也能直接攻击云南,因此孙可望不得不抽调本就不多的兵马前往云南,防备楚军进攻。
第二方是四川清军,自吴三桂反叛后,四川清军几乎与清廷完全切断了联系,孤军奋战,四川巡抚李国英理所应当成为了全川最高的主官。
但他完全不清楚清廷的情况,只能收缩兵力,全力固守清廷在四川实际上的省府保宁府及周边地区。
至于川南,则被蜀王刘文秀趁机蚕食。
第三方自然就是吴三桂了,这位臭名昭著的野心家本就因为湖广全境归于楚军而惶惶不安,眼下夔东十三家又听命楚军,更让他感到压力增大。
而且那楚军还在湖广与陕西交界屯兵,天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会打过来,吴三桂只好分兵防守汉中,以防楚军夺了他的汉中老家。
这其实并不算致命的,更致命的还是陕西人口严重不足,明末的天灾***一套组合拳下来,陕西已然是十室九空,就连省府西安也空了大半,吴三桂就算想扩军也抓不到合适的青壮年……
因此,他只能将目光投降了相邻的山西和河南,吴三桂一边分出宝贵的兵力防守汉中,一边打出明朝的旗号进军河南,想要从河南抢钱抢粮抢人口。
河南清军都因为遍地的起义军而焦头烂额,因此根本无暇去理会浑水摸鱼的吴军,还真的给吴三桂抢走了一些人口回去,但这只是杯水车薪,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
时间步入十二月,公元1652年的最后一个月,同时也是永历六年结束前一个月,过了这个月,尊南京朝廷的将统一改为监国元年。
而尊贵阳朝廷的将称建武元年,汉中、陕西两地则改为昭武元年。
从这个月结束后,天下将再无永历年号。
1652年的冬天还是一样的寒冷,从漠北到江南,再到昔日四季如春的广东,到处都在飘着皑皑白雪,夺淮的黄河也开始结冰,这是利于北方骑兵南征的好时机。
可惜北方善于使用骑兵的政权再也无力南顾,现在是南朝北伐的时机。
1652年绝对是清廷最为绝望的一年,这一年他们丢失了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损失了好几名王爷,北方也陷入了无尽的战乱之中。
而在漠北,蒙古诸部也逐渐失去了控制,清廷漕运断绝后北边陷入了饥荒也波及到了蒙古草原上的部落。
(本章未完!)
第二百七十五章 多事之冬
为了能够渡过这个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天,蒙古诸部悍然撕毁了与清廷的和平,屡屡南下犯境,掠夺帝国北境,但清廷无力抵抗,只能眼睁睁看着蒙古人烧杀抢掠。
一时间,帝国北境烽烟四起,宁夏镇、榆林、山西等地的百姓再次体验到了崇祯年间蒙古寇边的噩梦。
蒙古犯边,U清廷震怒。
摄政王济尔哈朗当即派遣使者责问蒙古八旗旗主,要求他们停止犯边,但蒙古八旗已经看出了清廷的虚弱,他们直接斩杀了清使,掀起反叛的旗帜,一路烧杀抢掠,撤回草原。
这直接给本就虚弱的清廷致命一击。
接连遭到如此大的打击,哪怕是戎马一生的济尔哈朗都撑不住了,更何况他已经年过半百,他气火攻心之下,当即被气晕过去,不省人事。
济尔哈朗晕厥过去,只坚持了不到半个月,他便在寒冬之中溘然长逝……
摄政王病故的消息很快就随着寒流一块传开,传到了正在大名组织镇压义军的洪承畴耳中。
得知此噩耗后,洪承畴默然无语,他站在雪地里凝视着北方许久,才长叹一声:
“天命已失。”
第二百七十五章 多事之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