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占城稻的出现,还要更早,不过去岁,因为交州反叛,吕岱亲自平叛,所以耽误了不少时间。
交州平定后,中南半岛上的几个国家臣服,上表进贡。
这才有个占城稻的出现。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曾作词《歇白塔铺》:“甘山庐阜郁长望,林隙依稀?一作熹微?漏日光。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迢迢涧水随人急,冉冉岩花扑马香。望眼尽従?一作穷?飞鸟远,白云深处是吾乡。”而词中的“占城早稻欲移秧”正是形容产量极高的占城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出产于中南半岛的占城稻,究竟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占城稻传入中国的最早时间是在五代闽时到北宋初,不过却只在福建一地种植,一直要等到北宋真宗年间才会被大力推广开来,这在《宋史·食货志》中是有详细记载的:“大中祥符四年(110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稍)小,不择地而生。”
占城稻在传入中国之前,南方地区的水稻都只能一年一熟,不管是在光热稍低的江淮地区,还是在光热水充足的岭南地区,而且种植之后,一旦发生旱灾或者洪涝,那么百姓这一年的收成也就打了水漂。此外,根据古书记载,占城稻比南方地区的水稻有着很多优点,第一是比较耐旱,第二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不择地而生),第三则是生长周期非常短(仅五十余日)。
因此,等到占城稻被宋真宗推广开来之后,即使北宋时期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商人众多,也不用会为粮食产量不足而发愁。而且以稻米为原料的粥也成为了宋人的主食之一,更是还有各种团子,诸如豆团、麻团、糍团、澄粉水团、金橘水团、汤团等。
不仅如此,在古代关于占城稻的记载中,占城稻并非是专指种植在占城国的水稻,而是占城国周边国家都普遍种植的水稻。(《诸蕃志·真腊国》:厥土沃壤,田中畛域,视力所及而耕种之,米谷廉平。)
另外再附上一首关于稻米的诗,宋·董嗣杲《稻花》:四海张颐望岁丰,此花不与万花同。香分天地生成里,气应阴阳子午中。顷顷紫芒摇七月,穰穰玉糁杵西风。雨暘时若关开落,歌壤谁摅畎亩忠。
而且占城稻在福建已经种植了多年,可能在唐朝时期就有了占城稻的传入。
孙登本来还在悠闲的喝着茶,处理事情,一听见这个消息,直接就奔目标去了。
孙登知道,占城稻是真正的改变中国古代人口的变量,这也是送朝人口破亿的原因之一了。
等到明清期,更是有各种各样的外来物种传入,深刻的导致了藩属盛世的出现。
孙登立刻派人种植占城稻,选择优良的种子,然后推广全国。
真想见到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样的景象啊!
孙登知道,接下来,会有一场硬战等着自己,只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处理了,石亭之战,诸葛亮北伐。
绝对不能像历史上,没有给曹魏伤筋动骨。
孙登一边解决稻谷种的问题,一边去同海外各国贸易,改良江船为海船。
吸纳一切能增长自身国力的因素。
可惜,终究不能联通西域,东吴的海外贸易,只能和东亚地区,最多就是天竺、波斯了。
不过大幅度的发展,也引起了曹魏的注意,多次在山东地区派出水军偷袭,虽然不能经常造成巨大损失,但是偶尔一次,就让东吴非常恶心。
孙登自然有打造海军的想法,不过现在孙权还是以为,东吴的水军够用了。
江船和海船,差距还是很大的。
孙登无奈,只能自己研究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