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走至哥舒翰身侧,附耳低语了几句。
哥舒翰闻言后眉头紧皱道:“方才高书记已经查探到,投敌叛国的并非只有陈宜可一人。老夫方才就在想,他一个小小的鄯州副守备有什么资本和胆量去和吐蕃交涉,原来在他的身后隐藏着一个世家!”
此话一出,在座众人皆是面面唏嘘。大伙儿都是出自名门望族,哥舒翰如此说来,岂不是大伙都有了嫌疑?
哥舒翰扫视了一眼台下众人,冷冷道:“当然,本帅现在还没有查出这个投敌卖国的世家到底是谁,不过相信很快就会水落石出!”说完,哥舒翰冲高适点了点头。
高适冲在座众人拱了拱手道:“高某人是这样想的,如今陇右战局吃紧,朝廷兵粮又供给不足。我和哥舒翰大帅商量了一阵,想以市价向诸位征集军粮,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家族在陇右的代表纷纷交头接耳,大谈特谈。陇右韦氏、河东裴氏、泸州陈氏、汝阳柴氏这些家族哪个不是富甲一方的豪门世家,虽说有些家族的宗祠没有设在鄯州,但并不意味他们在陇右没有发言权和影响力。陇右地处大唐咽喉,西接安西,东承关内,乃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途,他们怎么可能不用心经营?
虽然世家大族的子弟都以从商为耻,却无不在私下拥有着大量商户货栈。道理很简单,家大业大开销自然也大,若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何以豢养枝繁叶茂的子孙一脉?
不过这些任务多落在了庶出子孙的身上,他们因为出身卑贱注定与仕途无缘。为了增加自己在家族中的话语权,他们不得不委曲求全,远赴各地为家族募集钱财,收取租赋。
而这繁荣富庶的鄯州城自然成了各名门望族争相争夺、攫取的对象,无所谓对错,利益使然。
汝阳柴氏在陇右的代表柴荣怨声道:“军队征集军粮无可厚非,不过这按市价收购,价钱到底怎么算,得给个说道吧?”
泸州陈氏的三房次子陈瑜道摇了摇头说:“况且,军队也得告诉我们大致要征收多少,我们也好及早准备。”
“是啊,是啊。”众人一阵感叹,台下一时纷乱嘈杂,有如集市。
哥舒翰只觉一阵烦躁,这些个名门子弟平日里人五人六,知书达理的。一到让他们出血的时候,便开始装疯卖傻,锱铢必较,当是一大毒瘤!
“够了!从明日起本帅命人去汝等府中征集粮食,有多少征多少,皆以平价论!不肯出售粮食或少售粮食者皆按通敌卖国罪名论处!”
他是真的气急了,嘶声吼道。
被他这么一喝,抱怨不迭的众人一时都闭上了嘴巴,纷纷将目光投向韦氏家主韦见瑞。
在场的世家大族中,唯有韦家可执牛耳。况且此处可是陇右,是韦氏的起家之地,若凭韦见瑞一族之长的身份都压不住哥舒翰,那大伙就真得大出血,认了倒霉了。
韦见瑞约莫四十来岁,面容保养的极为细腻白皙,一缕短髯蓄在下颌间,举止儒雅颇有名士风范。
此刻他见众人皆是望着自己,心下了然。
他清了清嗓子,冲哥舒翰拱手道:“国有危难,我们作为世家大族自当全力支持。但毕竟钱粮都是大伙儿凭双手挣回来的,若是全部以平价收购恐难服众。不若大帅根据各家存粮情况分级征收,多者多征,少者少争,这样大家都会信服。”
他话说的不卑不亢,句句在理,赢得了在场众人的一致称赞!
既然韦见瑞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哥舒翰也不好太过强硬。那些小家族的庶出子弟都是些臭鱼烂虾,他哥舒翰可以不放在眼里,但陇右韦氏家主的面子他却不敢不给。虽然最近朝廷中韦氏势力由于东宫的缘故被圣人连番打压,但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韦氏的门生故友遍及四海,他哥舒翰可不希望被人记挂着,在背后被捅刀子。(注1)更何况如今圣人年迈,体力一日不如一日。说句大不敬的话,说不准哪天他老人家便驾鹤西去了。等太子登基继了位,会不重用韦氏族人?他哥舒翰可不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作堵住,向韦家开刀!
哥舒翰大笑一声道:“是本帅莽撞了,嗯韦使君所言有理,我会着人准备照办!”
韦见瑞冲哥舒翰点了点头,算作致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