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若无其他事情,诸卿家就退下吧!”李治神情倦怠地挥了挥手。
中书侍郎薛元超站出来行礼说:“启奏陛下、皇后,臣有事启奏!”
“准奏!”李治抬了抬手。
“数日之前,右金吾卫左街使苏扬抓到一个可疑的西·突·厥人,他们在右金吾卫狱经过简单的审讯之后发现此人乃是十姓部落可汗阿史那都支秘密安插在长安的细作,于是派人押解移交到大理寺,大理寺经过进一步深入审讯调查之后发现,这个名叫阿勒乌的细作在长安城还有其他同伙,大理寺于是派人缉拿,又抓住两个,但这两人交代,另外一个同伙已经出了长安城把我大唐与吐蕃交战不利、境内又发生天灾的消息带回去了!”
“自从阿史那步真死后,阿史那都支收拢离散的部落,并自立可汗,短短两年时间就脱离我大唐掌控的趋势,臣等认为,一旦消息被阿史那都支得知,此人很有可能会勾结吐蕃吞并安西,还请朝廷早议对策,严加防范!”
李治闻言思索起来,武媚娘看向众大臣,“诸卿怎么看待此事?”
其实谁都知道阿史那都支早有不臣之心,否则这家伙也不会不经过唐朝册封就自立十姓可汗,说起来阿史那都支能够收拢部众并成功自立为可汗也有着很多方面的因素。
当年西·突·厥末代可汗阿史那贺鲁被苏定方率大军击败并俘获回长安,西·突·厥灭亡,唐朝于是把十姓部落一分为二,东北五础陆部设为昆陵都护府,任命阿史那弥射为左卫大将军、昆陵都护、兴昔亡可汗;西部的五弩失毕部设为濛池都护府,任命阿史那步真为右卫大将军、濛池都护、继往绝可汗。
这二人是西·突·厥王室后裔,也是族兄弟,早在西·突·厥还没有灭亡时,这族兄弟二人都各是一部首领,步真想谋夺弥射的部族、财产和土地,弥射打不过,只好率族人投靠了唐朝,于是这二人就结下了梁子。
后来阿史那步真被末代可汗阿史那贺鲁追杀,也不得不投靠唐朝,待西·突·厥被苏定方所灭,这二人又分别担任了昆陵和濛池的都护、可汗。
二人的梁子既然结下,那就没有那么好化解的,步真担心弥射因为从前之事害他,于是先下手为强,在唐朝征讨龟兹国时,他向当时的安西大都护苏海政诬告阿史那弥射谋反,苏海政听信谗言,阿史那弥射被诱捕遭到处死。
阿史那弥射死后,一些列的问题就来了,唐朝在以后的十几年间没有再册封下一任昆陵都护、兴昔亡可汗,为什么没有再策封接班人?因为当时弥射在五部之中威望很高,他的冤死让下属五部酋长们和族人们很愤怒,产生了离叛之心,纷纷率部众逃离,在那种情况下,唐朝当然不可能再封下一任可汗。
阿史那步真想要收拢原本属于弥射的五部,但这些部族都知道是步真的诬告害得弥射冤死,都对他恨之入骨,虽然慑于他的武力和权势不得不屈服,但并不真心臣服他。
步真的子嗣在与敌人战斗中都死了,没有子嗣留存于世,他死后,西·突·厥十姓部落无主,这个时候阿史那都支和他的手下李遮匐感觉统一十姓部落的机会来了,他们时常奔波于各部落之间,建立威望。
这些年来,唐朝没怎么管西·突·厥各部,主要原因还是吐蕃的日益强大给唐朝带来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大,否则不会放任阿史那都支收拢各部部众并肆无忌惮的自立称王。
刘仁轨首先站出来对李治和武媚娘说:“陛下、皇后,这个阿史那都支的胆子越来越大了,臣也以为他得知消息之后十有八九会坐不住,臣建议立即组建一支兵马,筹措粮草军械,一旦阿史那都支叛乱的消息传来就立即出兵,如此不仅可以打击乱臣贼子,还可以从安西吸引吐蕃大量军力,从而减轻洮河道的压力!就算阿史那抖支没有叛乱,我们也可以出兵,一来行威慑之事,顺道攻打西域的吐蕃军,趁势收回失陷的安西各地!”
李治有意考验儿子,问李贤:“太子,你认为刘卿的想法如何?”
李贤想了想,拱手行礼说:“父皇,臣不太赞同刘相公之言!如果阿史那都支没有叛乱,而我朝又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和兵力组建了一支大军,若不开往安西,岂不是空耗粮草物资?若是大军开往安西,在目前的情形之下,劳师远征对粮草军械补给的考验太大,因为我朝是两线作战,天时地利于我朝都不利!”
武媚娘看着李贤的目光逐渐有了莫名之色。
↑返回顶部↑